【摘要】 奥运会开幕以来,我们和运动员们同喜共悲,也逐渐发掘出不少学霸运动员,甚至一些高校纷纷开始“蹭热度”。“恭喜我校健儿杨倩获得奥运首金
奥运会开幕以来,我们和运动员们同喜共悲,也逐渐发掘出不少学霸运动员,甚至一些高校纷纷开始“蹭热度”。
“恭喜我校健儿杨倩获得奥运首金,清华学子实至名归!”
“我院学生管晨辰夺得奥运体操平衡木金牌!浙体院骄傲!”
曾经鲜为人知的运动员们,这时都被自家大学积极“认领”,有一所高校更是喜报连连,甚至有人调侃,他们把奥运会变成了自家“校运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共斩获5枚奥运金牌,这所高校拉满庆贺条幅,奥运会变成“校运会”
这所学校就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学校,这次冬奥会他们可是“大展拳脚”,目前共斩获5金2银1铜的佳绩。

就连学校官网都变成了“奥运新闻速递”的画风,学校内部拉满各种各样的庆贺条幅,为各位奥运健儿加油打气。不少网友调侃到,浙江体院估计能在奖牌榜上守住一席之地,这是把奥运会变成“校运会”的节奏呀!
下面这些奥运金牌得主全部来自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12金!石智勇,男子举重73公斤级,破世界纪录
16金!汪顺,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破亚洲纪录
18金!王懿律/黄东萍获得金牌,郑思维/黄雅琼获得银牌
24金!陈雨菲,羽毛球女单金牌
32金!管晨辰,女子体操平衡木金牌
光是金牌,这所院校的运动员就已经囊括5个,实力不容小觑,是不是可以搞个“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这不比招生简章管用?

浙职火了以后,很多人也十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培养出这么多优秀运动员?竟然让清华北大都得“靠边站“?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凭啥可以培养这么多奥运健将
作为一所高职学校,它没有985、211的光环,看似十分不起眼,却“盛产”奥运冠军,让众人顶礼膜拜,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浙职是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全校共设置了6个专业,其中以竞技体育专业类为特色,主要培养一流竞技体育人才。虽然只有15个发展年头,却培养出了8个奥运冠军,破了10项世界纪录。

学校发展历史并不长,当下共有不到500人的教职工,其中教练员占据了35%,相当于一个高级教练可以培养9个学生,这样的“小班教学”,也难怪会出好成绩。
在该校官网上,我们可以清晰看见2021年招生简章,其中在录取方式上明确写到“按照本批次比例提供的投档名单进行录取”、“无专业分数级差要求”。学校每年学费是6000元/学年,如果有相关意愿的学生,可以详细咨询一下。

不过在普通人的认知里,觉得高职院校并不太值得报考,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选择普高,名正言顺成为一名高中生。
高职院校历来被认为是差学生的“退而求其次”,只有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的人,才会选择职业学校。谁也不愿意自己被过早分流,高职院校就这样成为了“过街老鼠”。

难道选择高职学校就注定难成大业?这样的学校适合什么人报考呢?
随着教育改革政策的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分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是真正的教育初心。
教育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我们无法评判普高和高职孰优孰劣,毕竟每个人要因人而异。
很多人拒绝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过早“淘汰”的那批人,宁可选择去私立学校复读,也不愿意进入高职,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大惊小怪。

就像我们的奥运健儿,尽管他们学历“高低不一”,但为国争光的心却始终如一,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实现自我价值,这样足矣。
如果确实不适合走学术道路,选择另外一条路,又未尝不是一种新尝试、一个新起点,没必要为了世俗的眼光为难自己,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