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264.8公斤黄三角盐碱地里育出高产大豆

2021-10-15 17:33:19
来源:

  【摘要】   在含盐量可达千分之五,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地里种大豆,不仅仅能长得好,还能高产,这是刚刚在黄河三角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在含盐量可达千分之五,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地里种大豆,不仅仅能长得好,还能高产,这是刚刚在黄河三角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基地里发生的事情。

  10月11日,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邀请专家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大豆高产稳产分子基础与品种培育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为千分之五的盐碱地里,种植的耐盐大豆材料TZX-1736、TZX-805亩产可达264。8公斤、263。3公斤,这创造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的亩产纪录。相对之下,该数据已经超越了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

  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两个大豆品系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耐盐碱的重要创新性成果。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2020年进口总量高达一亿多吨。据该品系的育成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当前我国大豆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单产低和耕地不足。提高国内大豆自给率,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家的目光瞄向了广袤的盐碱地。根据粗略统计,我国有盐碱地5。5亿亩,其中至少有约2亿亩具有改造潜力。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无疑为深耕盐碱地,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该成果是田志喜课题组孕育四年时间研发而成。他们在东营盐碱地自然雨养条件下,连续四年对8000多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得到超高产优异大豆种质56份,其中特别优异材料18份,其中合作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郭凯课题组开发出4项盐碱地养分管理配套技术。

  田志喜向记者坦陈:刚开始的研发经历比较曲折,甚至出现了‘全军覆没’的情况,我们没有气馁,而是找到仅存的几棵继续研究。

  专家组建议:这两大成果可在环渤海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形成从盐碱地大豆种质、特种机械、种植技术、投入品以及下游加工的链长制的产业链发展,从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含盐量可达千分之五,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地里种大豆,不仅仅能长得好,还能高产,这是刚刚在黄河三角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基地里发生的事情。

  10月11日,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邀请专家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大豆高产稳产分子基础与品种培育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为千分之五的盐碱地里,种植的耐盐大豆材料TZX-1736、TZX-805亩产可达264。8公斤、263。3公斤,这创造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的亩产纪录。相对之下,该数据已经超越了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

  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两个大豆品系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耐盐碱的重要创新性成果。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2020年进口总量高达一亿多吨。据该品系的育成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当前我国大豆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单产低和耕地不足。提高国内大豆自给率,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家的目光瞄向了广袤的盐碱地。根据粗略统计,我国有盐碱地5。5亿亩,其中至少有约2亿亩具有改造潜力。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无疑为深耕盐碱地,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该成果是田志喜课题组孕育四年时间研发而成。他们在东营盐碱地自然雨养条件下,连续四年对8000多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得到超高产优异大豆种质56份,其中特别优异材料18份,其中合作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郭凯课题组开发出4项盐碱地养分管理配套技术。

  田志喜向记者坦陈:刚开始的研发经历比较曲折,甚至出现了‘全军覆没’的情况,我们没有气馁,而是找到仅存的几棵继续研究。

  专家组建议:这两大成果可在环渤海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形成从盐碱地大豆种质、特种机械、种植技术、投入品以及下游加工的链长制的产业链发展,从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