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09-09 19:00:00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内忧外患”下,香港商界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9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表示,受当前局势影响,8月访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近四成,部分地区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酒店房价下跌四至七成。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8月30日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7月份香港零售业总销货数量同比下跌13%。

“不少原本计划在香港举行行业大会改到了广州、深圳,一些大型会展活动的专业买家也大幅减少。”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深感忧虑。

从旅游、零售、餐饮,到进出口、航运、金融,香港经济的方方面面正遭受不利影响。

香港应如何解决深层次问题?经济发展将何去何从?近期,香港多位商界专家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修复香港与内地的情感联系,重塑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稳住投资者和市民信心,是当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港商看来,只有更加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走出当前困境,抵御经济“寒冬”。

大部分零售商8月销售额跌了一半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办公楼地处中环闹市,午间没有应酬时,厂商会会长吴宏斌通常会到办公楼附近的茶餐厅吃饭,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但最近两个月,他发现以前排队等午饭的“长龙”不见了,“一些餐厅甚至有1/4的位子是空的”。

“从铜锣湾、湾仔到中环、上环,餐饮、零售企业近两个月少了30%到50%的生意,大家叫苦连天。”吴宏斌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一脸忧心。他还透露,香港最大的两家珠宝集团受近期局势影响,一家一个月少了1500多万港元的生意,另一家有1/4的门店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被迫暂停营业。

8月22日,香港零售商管理协会发布声明称,大部分零售商6月至7月初的销售额的跌幅已由单位数扩大至双位数,8月以来的销售额更大幅跌逾五成。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8月30日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7月份香港零售业总销货数量同比下跌13%。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奢侈品)下跌24.4%,受事件影响最大;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7.4%;药物及化妆品下跌16.1%;服装销货价值下跌13%;百货公司货品下跌10.4%;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

“餐饮、零售受冲击只是第一轮,进出口贸易受影响会更严重,预计第三季度下跌幅度将超过两位数。”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林龙安告诉南方+记者,进出口贸易是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占GDP的1/5,从业人员约50万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整体出口下跌了5.6%,7月整体进口货值和出口货值齐齐下跌,同比分别下跌5.7%和3.9%,贸易逆差达322亿港元。

贸易金融航运等优势产业面临挑战

游客不敢来、商铺过“紧日子”、打工者担心失业、投资者在观望,许多人都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香港还是那个安全、自由、繁荣、法治的城市吗?

“每次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飞机,我就觉得有安全感。”香港太平绅士、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南坡在香港创业、成家已有40年,如今想起香港机场之前川流不息的模样时,又痛心又惋惜,“但现在这种安全感没有了,一次清空了。”

陈南坡的公司同样遭受了不小的生意损失。“短期内少点生意不重要,最担心营商环境被破坏、投资信心被削弱、两地情感被撕裂。”在陈南坡看来,如何修复香港与内地的情感联系、重塑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从而稳住投资者和市民信心,是香港当前最需要深思的问题。

“香港正面临内忧外患。”蔡冠深表示,“外患”是指中美贸易摩擦,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非常紧密,贸易摩擦深刻影响香港产业发展和转口贸易形势,“现在是最需要深化合作消除外患的时候,香港却出现了‘内忧’,企业感觉雪上加霜。”

林龙安进一步指出,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三者是“三位一体”,一旦香港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因暴力事件而受损,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对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吴宏斌认为,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外围因素影响,再加上近年内地港口和交通运输网络迅速完善,香港航运业、物流业发展面临挑战,对工商界,尤其是中小企业构成很大经营压力。“香港剩余优势产业越来越有限,现在更需要加强开放、加强合作,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金融业,负面影响开始浮出水面。今年7月,仍有17家公司在港上市;但在刚刚过去的8月,仅1家公司在港上市。一些龙头企业也放缓了上市脚步,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亚太,原计划7月12日在香港作上市定价,但却在7月3日宣布搁置上市计划。8月,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推迟了第二上市计划。

港交所行政主席李小加8月14日公开表示,受外围经济形势和香港近期事件双重影响,近期香港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交易量有所下降,影响投资者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给了香港青年“上游”机会

“香港正在生一场大病,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关注香港科创企业发展多年,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向南方+记者直言。

最近5年,邱达根时常往返香港和内地,带不同的青年创业团队到各地挖商机,见证着香港创新创业群体快速壮大,“短短几年就涌现出几千家初创公司”。

对这些创新创业者来说,时间已不仅仅是金钱,更关乎生存。在邱达根看来,其他行业还能通过减免租金、“节衣缩食”多坚持一段时间,但创业者不同,他们往往只有1-2年时间去募资和开拓市场,近期动荡导致更多投资者趋于保守,创业者更难募集足够资金。“紧要关头,创业者还要损失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破坏力非常大。”

邱达根分析,近期局势对香港创新生态和青年创业群体的负面影响将在6-12个月后显现。一方面,第一波冲击之下,就业、消费将会下降,市场需求可能逐步变弱,进而波及其他行业,导致更多企业不得不放缓技术更新升级,来减少成本维持运营。另一方面,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投资将趋于保守,科技创新、初创企业等很可能不再是投资首选,资金或将更多流向快速变现的领域,对整个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都会造成破坏。

发展是解决香港青年问题、保护香港创新生态的必由之路。“香港身处粤港澳大湾区之中,本身就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内地的广阔腹地,给了香港青年‘上游’的绝佳机会。”邱达根坦言,内地市场对香港青年的吸引力非常大,当前最重要的是让香港青年多到大湾区其他城市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近两年资讯科技联会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不少香港青年到广东创业,效益很好。”

此外,邱达根还建议,三地政府应合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要让大框架里的具体措施落到青年身上、落到创新企业身上”。他建议,近期可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粤港澳三地的创新成果转化更加便利高效,让创新团队在大湾区内安心发展;二是打通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向创业青年提供更多客源和市场机会;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用针对性举措保证竞争中性。

港商投身大湾区建设信心更强

在更多港商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充满想象力,融入大湾区将是助力解决香港深层次问题、拓展香港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向。

“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信心更强了。”蔡冠深表示,香港企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本来就有非常紧密的经贸联系,近期局势动荡反而让企业反思香港本地市场和发展的局限性,更加激起他们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蔡冠深举例说,今年粤港澳大湾区代表团到日本联合推介后,在日本掀起了“大湾区投资热”,许多日本代表团陆续来考察。“尽管香港最近出了这些事,有些代表团改变访港行程,请我们到深圳开会交流。但投资者对大湾区的热情不会减少,香港企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期,香港中华总商会正主动组织工商界代表团与广东、澳门携手,打响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招商品牌,走向“一带一路”新市场。

“未来10到20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发展的首选地。”吴宏斌认为,在大湾区内部,现代服务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恰与广东的制造优势、创新优势形成互补。尤其是当前香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又遭遇了一段时间动荡,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严峻,亟须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步伐,力争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

一些香港企业已快速行动起来。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广东合作多年,最近组织了40多个香港品牌亮相中国(广东)越南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我们希望与广东、澳门强强联手,把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招商的品牌打出去,更好地开拓东盟市场,这将有效拓宽香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出路。”香港贸发局东南亚及南亚首席代表黄天伟向南方+记者透露,下一步将携手广东,到东南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项目等方面合作。

【统筹】吴哲袁佩如

【南方日报记者】陈晓

【实习生】黄婷杨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