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思路推动乡村振兴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热情

2019-07-16 07:00:28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梅州创新思路推动乡村振兴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热情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基础的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然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村民对于补偿机制、土地权属等问题心存顾虑,同时受传承守护的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参与性不高,而这也是“三清三拆三整治”中最大的难点。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梅州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推行“地票制”,即对同意拆除的,采用统一丈量,做好每一户的四址指界和登记确认工作,然后统一公示,并发给屋主地票(凭证),以明晰权属。通过推行“地票制”,换来了村民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赞成票”,也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模式▶▷

以“地票”明晰“三拆”权属

麻坝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这里山清水秀,村民种植的沙田柚和蜜柚小有名气。但是,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几年前,村庄居住环境连村民自己都嫌弃。

2017年,乘着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政策东风,麻坝村党支部书记张胜才跟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在新塘村民小组试点,拓宽和硬化进村道路,拆除道路两旁的废旧房屋。

在征求村民意见时,大家都认为整治环境是好事,但也有人担心,把地拿出去,以后就不是自己的了。道路两旁废旧房屋有几十间,涉及40多户人家,虽早已不住人,但土地使用权还是村民的,村民也希望有个凭证。

这个“凭证”难倒了新塘村民小组组长张发仅。他决定将问题放一放,先对其他废旧房屋进行拆除,平整土地建设休闲小广场。很快项目便完工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小广场边上还有4家人的废旧房屋没有拆除,看上去有些“煞风景”。张发仅便将问题反映到了镇里。

经过多次讨论、商量和完善,该镇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行“地票制”,即对同意拆除的,采用统一丈量,做好每一户的四址指界和登记确认工作,然后统一公示,发给屋主地票(凭证),以明晰权属。

“‘地票’上注明了自然村村名、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拆除地方类型(房屋、茅房、猪牛栏等)和面积等信息。”桃尧镇党委书记温育泉介绍,“地票”一式三份,户主、村民理事会、村委会各存一份。

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最后几间废旧房也顺利拆除。几个月后,旅游公司相中了这块地方,打算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业观光采摘园、露营基地、农家乐、民宿等项目。

“原本只是想整治‘脏乱差’,提升人居环境,没想到还引得旅游公司进驻,带动村民增收。”张胜才说,如今村子环境美了,村民钱包鼓了,参与建设的热情也更足了。

这是梅州市全面推行拆旧赋权,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的一个缩影。在加快乡村振兴过程中,梅州市通过推行“地票制”等举措,调动村民参与,逐步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梅州2046个行政村11743个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本铺开,9146个自然村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72.5%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该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在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村庄用地规划难题,为乡村建设和产业谋划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效果:激发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推行“地票”制,创新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让梅州市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凝聚了民心,各项建设加快推进。

在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铁西村,为盘活农村旧宅闲置资源,改善该村墩下村民小组危旧房屋杂乱的状况,铁西村把拆旧与建新工作有机融合,采取“政府主导、乡贤支持、村民自愿参与”的模式,全面拆除了老旧房屋约1万平方米,并统一规划新建24套房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有力促进铁西村新村建设的发展。

“建设过程中,钟铎明、钟庆明、钟其明等乡贤也主动配合,主动拆除了大面积的老旧房屋,为新农村建设腾出了很大的空间。”铁西村党支部书记钟新雄说,目前项目已完成一层建设,预计今年9月底竣工。

同样,在梅县区桃尧镇松林村,为了推进“三清三拆”工作,村民们主动砍掉了60多棵柚子树,让出空间修建大路。“大家都很支持这项工作,不要任何赔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平生告诉笔者,“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深入开展,不仅改变了村庄的环境,也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如今,这种“乘数效应”正逐步扩大。

去年国庆期间,该村乡贤张胜杰回乡探亲,惊讶于村子短时间内巨大变化之余,也感受到了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干劲。他当即决定捐资160万元,在村内建设文体公园。

公园建设之初,需要用地近6000平方米,其中也包含了部分村民的生产用地。“那几十株柚子树是自己家里的经济来源,村里说要砍掉建公园,我一开始是不接受的。”村民张斯株坦言。

后来,张平生带头捐出自家的十几株柚树和400平方米土地,以实际行动支持公园建设,党员干部们也纷纷响应,并主动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就这样,征地工作顺利开展。

“说到底我们才是村子的主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家都齐心协力,我们也不能当‘绊脚石’。”如今,张斯株也成为松林村文体公园筹委会一员,负责公园绿化工作。

政府主导、乡贤带头、村民参与,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梅州各地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开展初期,村民们大多持观望态度。“心里没底,不知道拆掉后这些地方还是不是我们的”。

在此过程中,梅州不断探索创新,以“地票制”等明确土地权属问题,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逐步找到了破题“秘诀”。更重要的是,村庄的“宜居”带动“宜业”,而“宜业”又反哺“宜居”。在良性循环中,村民可以用土地使用权入股具体项目,获得相应分红。同时,项目落户也为村民、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他们增收。

眼下,梅州市正逐步探索出一条由政府积极主导、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主动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新路。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黄韬炜通讯员刘洪桥曾健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