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观评论员 陈若松9秒83足够惊艳,但绝不是中国人和亚洲人的极限,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01:37北京时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
正观评论员 陈若松
9秒83足够惊艳,但绝不是中国人和亚洲人的极限,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北京时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当日晚间,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书写了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的崭新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亚洲体育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飞人,亚洲第一飞人。

正观视评:
8月1日,在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成功闯入决赛。虽然最终未能拿到奖牌,但他能代表中国、代表亚洲站在决赛场上,已经足以让我们骄傲,他也因此赢得了全亚洲的尊重。
9秒83是亚洲人的新突破,刷新了由苏炳添自己和卡塔尔运动员奥古诺德共同保持的9秒91的记录,证明了亚洲人同样可以跑出世界顶级水平。而这个突破由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创造,其意义可想而知,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不输于任何一块金牌。
同时,9秒83也是苏炳添的自我突破。作为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在不断超越自己,2015年第一次闯入10秒大关,也是中国人首次;2018年跑出9秒91,打破亚洲纪录;现在又跑出9秒83,可以说从未停止进步。而且他现在已经32岁,进入了职业生涯末期,却仍然能够不断突破自己。这里面所付出的努力我们或许看不见,但应该不难想象。
当然,除了努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外,苏炳添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科学的训练。作为暨南大学副教授,苏炳添曾在论文中以自己为例,证明可以通过提升营养、科学化训练等延长运动寿命,提高成绩。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就了他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如今苏炳添已经32岁,他的比赛看一场少一场。中国短跑需要接班人,年轻运动员们应该从苏炳添身上取经,像他一样不断超越自己。9秒83足够惊艳,但绝不是中国人和亚洲人的极限,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苏炳添#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