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天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最后一块金牌将会在中国队和德国队的对决中产生。中国队率先以3:0淘汰韩国队进入决赛,在昨天德国队3:2淘汰了
明天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最后一块金牌将会在中国队和德国队的对决中产生。中国队率先以3:0淘汰韩国队进入决赛,在昨天德国队3:2淘汰了日本队晋级决赛。按照之前的排兵布阵,中国队大概率马龙和许昕双打,樊振东担任一单,马龙担任二单,许昕担任三单。德国队大概率波尔和弗朗西斯卡双打,奥恰洛夫担任一单,波尔担任二单,弗朗西斯卡担任三单。那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奥恰洛夫的技战术特点吧!

奥恰洛夫:1988 年 9 月 2 日出生于乌克兰,是德国乒乓球明星。 最高世界排名第一。 其主要的打法习惯为右手水平握住球板,两侧反胶。在其目前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多次国际赛事的冠军头衔,2011 年韩国男子乒乓球赛单打冠军,2017 国际乒联印度男子单打冠军,2017 年 ITTF 德国公开赛冠军,2017 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冠军。 2018 年 1 月世界排名第一,打断了中国男乒队长马龙连续34 个月蝉联世界第一的记录。同时在2012伦敦奥运会和2020东京奥运会都获得了男子单打铜牌。

一、奥恰洛夫的发球落点的统计与分析

经过对奥恰洛夫 5 场比赛在发球落点情况分析,如上表 4.8 所示,奥恰洛夫在 5 场赛事中共获得 242 次发球,其中取胜得分有 37 分,并且失分仅仅 11 分,由此可见,奥恰洛夫的发球质量极其之高且具有很强的威胁力,就我国运动员在发球阶段较为弱势的现状下,奥恰洛夫的威胁极为显著。

除此之外,奥恰洛夫的发球落点大部分为正手短球,占总发球的 25.62%,这直接与他的战术风格相联系,他的反撕发拉技术较为出色,因此他会主动引导对手进行拧拉,从而通过自身出色的发拉技术来增加获胜的激励。另外,奥恰洛夫的反手长拉和正手半出台次数分别为 55 次和 42 次,使用率是 22.73%和 17.6%,可以看出该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较为多样化,但整体而言仍旧以短球旋转的变化来混淆对手的视线,来完成战术的运用。奥恰洛夫在下蹲发球时,球的下旋很转,对手很难准确判断球的旋转轨迹无法预判落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失误。

奥恰洛夫在发球的时候正手位反手位都会应用,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利用反手位进行发球,在这种状况下其发球的台内落点位置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奥恰洛夫在结合自己的技战术之后,其发球优势极为显著,这也是该运动员能够在乒乓球国际赛事中获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二、奥恰洛夫的第三板技术分析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奥恰洛夫的第三板抢攻技术在五场比赛当中得分率略高,第三板失分率为 53.39%。发球后抢攻共 67 次,这说明该运动员在第三板中具有较为浓厚的抢攻战术意识,长球共计 45 次得分,得分率 81.82%,奥恰洛夫的反手进攻技术极为纯熟过硬,在速度、力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球的旋转力度也比较强力,除此之外对球的控制力也比较良好,摆劈的得分率 100%,撇推 71.43%。根据对视频的分析发现,奥恰洛夫在面对接发球凶的选手,发球后被攻失误多一些。

第三板发球抢攻的长球中得分较多,这主要得益于奥恰洛夫的身体素质,身高力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其进行反手下蹲发球之后,后续的相持阶段可以有效地利用反手进攻技术来获得主动优势。
三、奥恰洛夫的接发球技术分析

结合上述数据发现,奥恰洛夫第二板的关键失分处为接发球环节,错漏 33分,失分比例 33%,表示奥恰洛夫在接发球环节没有良好的控制。接发球抢攻的应用比例超过了接发球控制比例,奥恰洛夫在接发球环节很少使用控制性技术,不过得分比率依旧不低,获利于奥恰洛夫能够深刻解旋转理念以及自身身高的有利之处,让奥恰洛夫在控制环节获得较高的回球质量,良好阻碍对手,根据得分比例发现,他在接发球环节主要采取抢攻方式,利用撇推来控制,并且获得较高的得分率。

接发球相对积极,主要采取拧拉式的接发球,上手主动出击,表示其在接发球时灵活的使用台内拧拉技术进行旋转变换主动出击,为衔接第四板的进攻奠定基础。并且,能够发现奥恰洛夫应用反手的比率很大程度高于应用正手的比率,而且很少侧身,说明奥恰洛夫的反手接发球的实力不可小觑,而且可以在接发球阶段灵活的应用进攻技术,体现自身杰出的反手相持水平。奥恰洛夫可以灵活的处理台内球,台内反手拧拉以外,仍存在反手的劈长与摆短,奥恰洛夫这样做是想要干扰对手的节奏,使得对手在第三版击球的质量降低,逼到主动相持环节或索性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