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的日检测量可达2万管。”8月4日,圣湘生物“圣斗士”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张家界现场负责人刘巍介绍,启动检测工作以来,3个“圣斗
“我们的日检测量可达2万管。”8月4日,圣湘生物“圣斗士”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张家界现场负责人刘巍介绍,启动检测工作以来,3个“圣斗士”移动方舱实验室全部投入使用。

在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操场,集装箱一般的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排列两行,正争分夺秒地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8月4日举行的湖南省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止8月3日,张家界市已建立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由每日2万管提升至11万管。
7月31日,按照湖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张家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在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对该市核酸采集样本进行结果检测。接到任务后,圣湘生物紧急调配“圣斗士”移动方舱实验室,入驻张家界,配合张家界市加强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在圣湘生物已工作9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刘巍被公司抽调带队奔赴张家界,投入到抗疫一线。
8月1日下午到达后,刘巍就和30多位同事投入了工作,对实验室设备进行调试。经过通宵奋战,8月2日中午方舱实验室全部投入使用。
安排人员、保障设备运行、与当地协调,保障实验室人员生活、工作。刘巍每天忙碌在实验室外,冒着酷暑,衣服被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脚都磨出了水泡,手机上记录每天的步数达3万多步,他到达张家界的头两天,只休息了3个多小时。

“检测期间,圣湘生物30余名实验工作人员将实行闭环管理、24小时轮轴转工作模式。”刘巍介绍,按照目前张家界市“5混1”的全员普筛策略,日检测量可达7.5万人份。后续工作流程完善后,日检测量可达2万管,按照“5混1”的全员普筛策略,日检测量可达10万人份。
“圣斗士”方舱实验室外形似一个个集装箱,长约12米,宽3米。采用从样本采集、病毒灭活,到核酸的提取纯化及最终的检测结果分析的全系统高精度检测方案,系统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可靠,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运输。
圣维尔医学检验中心实验室负责人陈梅卫介绍,“圣斗士”方舱实验室内部主要分设四个工作区,分别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消杀区,配备样本分杯处理系统、全自动移液工作站、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等设备。整套仪器设备可实现新冠检测从样本进入实验室之后与实验操作人员“零开放式接触”,杜绝传染和生物安全风险。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前要进行消杀、穿好防护服,各工作区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分区管理,所有工作人员每三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圣湘生物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邓勇介绍,“圣斗士”方舱实验室使用圣湘生物高精度超顺纳米磁珠(“磁珠法”)全自动核酸提取检测解决方案,具备样本全程自动化处理、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可实现30copies/ml灵敏度的新冠核酸检测,最大程度避免漏检,提高准确度。
圣湘生物除了张家界投入使用的3个“圣斗士”方舱实验室外,在长沙,两个“圣斗士”移动方舱实验室已试运行一天,8月4日晚正式投入使用。
方舱实验室直接将车开进张家界就地驻扎,可以节约物流运输时间,把检测前移,提高检测效率。据了解,目前张家界共建有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190余名医务人员进驻该市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全省抽调557名医疗救治专家、院感、流调工作、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等支援。国家和省级专家团队实行“日调度、日通报”制度,每晚8点碰头调度,研判疫情形势,提出防控和救治建议。目前疫情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通讯员杨锤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