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已经全部结束了,中国游泳队在此次奥运会中拿到了3金2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张雨霏出战6项,最终获得两枚金牌和两枚银牌,
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已经全部结束了,中国游泳队在此次奥运会中拿到了3金2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张雨霏出战6项,最终获得两枚金牌和两枚银牌,汪顺在200米混合泳比赛中夺得冠军,并且打破了亚洲纪录。中国运动员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这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原因要归于运用了与洲际导弹相关的尖端技术。

8月2日,香港的《南华早报》网站报道,这次东京奥运会游泳队的训练竟然有洲际导弹技术的帮助。7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揭秘了奥运健儿是如何运用尖端的导弹技术来完成日常训练。

游泳项目训练运用最多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无线通信、惯性测量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动员们进行动作上调整。甚至中国航天集团针对游泳运动,专门研发了一套训练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获得运动员在训练时的速度、姿态、位置等运动信息,然后将数据收集,进行同步显示。

因为,在平常训练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肉眼看不太出来的小细节没有被发现,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通过系统配备的摄像头的跟踪系统,可以捕捉到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然后教练团队就可以根据不同运动员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相应的技术动作,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居然使用了洲际导弹所用的惯导系统,这些系统依靠复杂的陀螺仪来跟踪运动。这种陀螺仪非常精确,可以在没有卫星信号的情况下确定相应位置,但是也有缺点,就是过于笨重。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示,为了把陀螺仪的重量减轻,在技术上做了不少努力,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把高精度的陀螺仪的重量减少到只有16克,这差不多是两三枚银币的重量。因此,这种被“改良”的陀螺仪能够被运动员很舒适地佩戴到肩膀和其他部位,同时也不会对运动员运动产生任何影响。

这些运动员被安置在一个风洞中,让他们在逆风中进行“游泳”,来监测他们在不同动作下产生的精确阻力。除此之外,东京奥运会中勇夺金牌的中国赛艇队,也在训练中使用了这个风洞。不一样的是,这次需要模拟的是,水和风这两种流体的相互作用,因为室外的赛艇比赛还存在风向、风速等不确定因素。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能够在赛艇上找到协调运动员们运动的最佳方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发表的文章中表示,集团会为奥运重点项目提供相应的航天技术,同时也会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将航天空气动力设计等技术应用于奥运项目中,为中国奥运运动比赛注入科技力量。北京将会在2020年建好一个完全应用于体育运动的新风洞,这个特殊的风洞能够帮助运动员完成相关的训练,提高国际比赛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