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八月盛夏,注定是激情澎湃!东京奥运跑出中国速度!展现中国力量!苏炳添半决赛跑出9秒83,大幅刷新亚洲记录,颠覆关于黄种人百米速度极限
八月盛夏,注定是激情澎湃!东京奥运跑出中国速度!展现中国力量!
苏炳添半决赛跑出9秒83,大幅刷新亚洲记录,颠覆关于黄种人百米速度极限的想象!中国飞人站上奥运百米决赛跑道,再次杀进10秒,终获第六!巩立姣五投,每一投都足以夺冠!20米58,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强势登顶!女子铅球,进入了中国时代!
三届老臣苏炳添,四朝元老巩立姣,以硬实力告诉世界,中国人可以!黄种人可以!
以从事运动的时间,一般意义上的年龄而言,32岁的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老将”。却一次次突破自我,与“老”字,秋毫无犯!还有一些王者,也不断刷新我们对运动年龄的认知:刘虹、吕小军、庞伟、马龙…等等。老而弥坚、老当益壮,堪称定海神针!
闪耀东京的老将关于体育运动的黄金年龄,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不同竞技项目,训练方式和强度的差异,的确会有通常意义上的年龄优劣势。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丘索维金娜43岁获得亚运会跳马银牌,45岁高龄尚能征战奥运;圣地亚哥兰赫54岁因肺癌摘除一个肺,55岁获得里约奥运会帆船金牌,59岁继续征战东京。所以,关于运动年龄的数据统计,实际意义并不大。尤其世界顶尖运动员,都是天选之才,身体机能、运动素质非同常人,其运动寿命、竞技巅峰,自然也就不能想当然,凭经验、凭感觉;需要交给专业团队、科研机构系统研究、科学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职业化推进,大器晚成,成为竞技体育一种趋势。先进的运动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良好的团队保障,加上职业体育对运动员自觉性、自律性的严格要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运动寿命大幅延长;而年龄、比赛经历带来的技术、阅历和心理优势,使其对状态的保持、调动以及激发越来越得心应手。老夫聊发少年狂,已是体坛常态。
以苏炳添、巩立姣为代表的中国老将,正用他们的表现证明老将的能力、价值以及对项目、对田径的巨大影响力。环顾中国体坛,我们的运动员整体运动寿命,巅峰周期仍有待提高。相比欧美运动员更长的运动寿命,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学习。只有认识到老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老将应有的发展空间,给予老将应有的实战机会,才能让竞技体育发展的起承转合更顺畅,更自然!才能让老将风暴来得更猛烈!
世界级老将首先,基于科学的运动理念和训练方法,中国运动员运动寿命整体延长,已是不争事实。
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中国运动员走上了符合竞技运动规律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堪称奇迹。更重要的是,国人的思想观念、格局有了大幅提升。多少年来,中国体坛都以成败论英雄。“轻伤不下火线”“打着封闭也要上”是主流思想。随着竞技体育科学化进程,我们的领导、教练,包括运动员本身,特别是社会舆论,越来越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尽管,仍有一些冒着中断职业生涯风险拼命的案例,但整体环境,正朝着过程重于结果的方向发展。
重强度向重效果转变,中国运动员有了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人种之间的差异,我们无法也不能否认。但近年来,随着众多项目因科学、系统训练取得突破,中国体育依靠高强度训练,强行提升竞技成绩的思路得到转变。训练在保证合理强度的同时,从以往强调训练强度,逐步转向追求训练效果。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方法,追求实力的提升。舍弃拔苗助长,杜绝急功近利,是对规律的尊重,亦能有效降低伤病风险,让运动员竞技周期不断延伸。
重经验向重科学推进,教练一个人说了算,变成了团队说了算。中国体育,并非传统强国。但放眼国际体坛,中国跳水、举重、乒乓球持续强大,羽毛球称霸羽坛多年,而任何一个对手,都不敢轻视中国女排。这些,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通过主管部门、领导、教练、运动员甚至全体民众的支持,取得的宝贵成果。因此,也养成了我们“自力更生,人定胜天”惯性思维。其中,教练的经验就是教科书,拥有绝对权威。曾经沸沸扬扬的“马家军”事件,教练对于运动员的干预、控制,就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后来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差距,穷则思变,变则通。开始改变方向,不再依靠蛮力,有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布局。唯经验论,教练说了算的模式,已经发展成拥有体能、技术、医疗、录像全方位团队,科学训练、实战提升、后勤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保障体系。
重能力向重品质提升,职业化发展,优胜劣汰。唯结果论在中国存在太多年,以至于遇到一些天赋异禀的运动员时,我们习惯迁就,讲求平衡。部分人,可能取得了一些成绩,却对中国体育,对所在项目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伤害。近年来,各专项国家队整肃开除了部分天赋虽好,职业态度差的运动员。对整个中国体坛有倡导向上、正本清源的巨大功效。给竞技体育公平、公正发展空间的同时,让优秀运动员可以持续发光,健康发展。
正是“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的实施,中国体育走上了科学、健康发展的道路。国际视野、先进理念的融入,遵循规律、科学训练的落实,中国健儿们的运动寿命得以大幅提升,巅峰状态得以长期保持,也才有了东京奥运,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技巧的集体井喷。
请进来的洋外教其次,体育发展与国际接轨,中国运动员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初露端倪。持续向好,老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体育开始主动迎合市场,运动员对于竞技体育的认识、职业要求、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类思想的发展没有上限。如何在思想自由、物质丰裕的年代,排除干扰,投入训练和比赛,挑战人类极限,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平衡竞技体育与生活追求、个人价值的关系,与市场接轨成为中国体育体制提升和发展努力的方向。本世纪以来,国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和商业比赛,让运动员在家门口,有更多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加强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引导、鼓励和带动大众参与其中,通过从受众感知、舆论环境以及社会参与等环节,创造健康、科学发展的积极氛围。中国运动员专业素养、职业操守以及对竞技运动理解的提升,已在核心一代运动员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些“老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中国体育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的融合,让中国运动员的发展如虎添翼。本世纪初,中国游泳、田径、跆拳道、击剑等非传统优势项目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规划。众多国际知名教练的加入,以及远动员出国受训,与国际一流选手同训。既开拓了专业视野,又能领悟竞技体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田径的竞走、跳跃、投掷项目,以及游泳、跆拳道、击剑等,已经形成明显的集团优势。人才储备、梯队建设、大赛表现形成良性循环,极具竞争力。这些年活跃在体坛的中国老将:刘虹、吴静玉、巩立姣、苏炳添等,均成绩斐然。而他们对于各自项目的巨大影响力,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合理利用。
大力发展本土职业联赛,积极参加国际专业赛事,以赛代练,创收增收;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职业提升和状态保持得到加强。近年来,中国职业联赛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三大球联赛、乒超联赛、羽超联赛、田径商业赛事等等,充分吸引市场投资,有效利用商业资源,推动职业化发展,中国运动员有了更实质、更具体的获得感。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专业赛事,运动员能以赛代练,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中国健儿的竞技水平得到充分发展,与世界水平日益接近,甚至部分超越。而以点带面,中国体育缺不得“老将”的传承。
与世界同步,与国际接轨,是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国体育综合实力已初露锋芒,呈现向好趋势,这是是内外结合,参与、交流和互动提升的结果。实际上,敞开我们的怀抱,我们获得的远比竞争对手多。乒乓球、跳水、举重、射击等传统强项不断发展;游泳、跆拳道、皮划艇、帆板等潜力项目迅速崛起;田径、自行车、击剑等项目也有了集体突破。中国体育整体实力和专项综合能力,在国际融合的过程中,日益提升。当然,很多其他国家的传统强项,我们短时间内无法超越,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而这个过程,老将的传、帮、带极其重要。每一次进步都踩着前人的肩膀攀登,老将坚持得久一点,我们的攀升将会更稳一点,更快一些。
市场、商业与体育的结合再次,老将不老,他们在中国体坛的竞争力和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国内优秀运动员科学训练,稳步提升,运动寿命延长,“老将”不老。目前,众多享受中国体育科学变革、职业发展时代红利的运动员,正在各自专项、领域大放异彩。像苏炳添、巩立姣、刘虹这样“老将”还在不断提升自己,突破极限。所谓的“老将”,实际正当年。而他们对中生代、年轻一代的引领和带动,有目共睹;其所在项目、领域的后来者,都已形成集团优势,后生可畏。
“老将”实战经验丰富,技术日趋完善,状态保持合理,竞争力日益提升。中国体育,主动融合世界的时间并不长。走出去,是为了向领先者学习;那么,身边这些“资源”不能视而不见。中国目前拥有一批成熟的“老将”,他们有丰富的大赛经历,训练方法和技术技巧,日益完善的训练、康复体系让他们颇具竞争力。如果我们目光短浅,仍以结果论英雄,以世锦赛周期、奥运会周期,甚至亚运会、全运会时间节点,来决定他们的去与留,将是巨大的损失。他们不断攀登的过程,是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过程,更是后来者学习、借鉴和发展的过程,弥足珍贵!
当代中国的“老将们”,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专项能力,职业化程度很高,特别是久经沙场,心态日趋平稳。这些年,中国体育从职业发展、商业融合、资源整合立体规划,职业体育有了长足发展。从事体育的运动员在职业规划、收入水平各方面都有了充分的保障。 我们的老将能心无旁骛,倾情投入。他们风轻云淡的淡然,千帆历尽的释然,纯粹不刻意的追求,完全就是武侠里的“化境”。这样的心态,对后来者是潜移默化的引领,对竞技本身,更是突破诞生的沃土。给他们机会,回报给我们的,将是“苏神”式的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中国体育以老带新策略,成果卓著;老中青同场竞技,蔚然成风。近年来,中国体坛以老带新,成果卓著。男女短跑,阵容齐整,老中青三代同场竞技。乒乓球新老结合,依旧极具统治力。女子投掷项目(铅球、铁饼、标枪)都是集团作战,拥有争金夺银的硬实力。男子跳远、三级跳也是老中青布局,虽无绝对夺牌实力,也均具备决赛水准。姜是老的辣?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经验与激情的碰撞,青春与阅历的交锋,中国体育以老带新的策略,经久考验,成效显著。
中国体坛,除极个别项目,像吕小军37岁举重夺魁,庞伟35岁夺金拿牌以外,真正意义上的“老将”并不多。大家口中的很多“老将”,或者三十不到,或者三十出头,只要科学训练、合理调配、严格自律,“老将”并不老,且极具竞争力。
再其次,大国优势,正在浸润和推动中国体育向上发展。“老将”的春天来了!
当代中国飞速崛起,国力日益强盛。体育发展,恰逢盛世。国家在体育领域政策的支持、资源的投入今非昔比。近日,希腊举重运动员西奥多罗斯-亚科维迪斯哭诉悲惨境遇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给予了运动员良好的训练和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后勤保障。运动员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运动到老”不再是童话,“老将”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国风范,社会评价、舆论导向日益正能量。落后时代造就的“唯金牌论”、“唯结果论”渐渐淡出我们的思维,这也给中国体育,中国健儿形成了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不再动辄上纲上线。努力,可以赢得尊重;付出就能得到认可。这样的积极氛围,给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机遇,也给了强者持续突破的可能。老将,未来可期。
职业化发展,中国运动员有了成熟的专业领域以及职业体系。很多年来,中国的竞技体育停留在体制化管理层面。优秀运动员可以通过运动成绩,获得相对稳定优厚的待遇条件;更多的运动员则面临伤病、退役、就业问题。学业水平不高,职业技能缺失,早年的中国体育,的的确确出现过让国人唏嘘的案例。随着国家强盛,经济发展,无论是体制内的保障机制,还是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体系,都足以确保我们的运动员前程无忧。这也让曾经诞生在竞技领域的“见好就收”“早谋出路”成为过去式。老将们,可以在自己最专业的领域,不断攀登,挑战极限了!
运动没有止境。竞技体育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展。短期出成绩,毕竟是个例。积累、提升,再到绽放,需要过程。这就是老将风暴出现的成因。中国体育正在正确的道路前行,让我们所有的参与者,尊重规律,关注过程,一同创造中国体育的“老将”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