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奈雪的茶位于北京的两家门店,发现店内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而在不久前的6月30日,奈

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奈雪的茶位于北京的两家门店,发现店内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而在不久前的6月30日,奈雪的茶在香港 IPO 成功上市,将其他茶饮品牌甩在身后,成为“新茶饮第一股”,所以新华社这则消息一经报道,便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类似于奈雪的茶的网红饮品已经成为当代人难以分割的生活调味剂,在繁忙的工作过后,来上一杯香甜的奶茶就是如今最普遍的解压方式。伴随着网红饮品的兴起,被揭露存在质量问题也早已不是新鲜事情。早在2019年,奈雪的茶就因员工“徒手操作,未佩戴口罩”,而被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通报。无独有偶,早前爆火的另一家网红饮品蜜雪冰城,也存在部分门店篡改食材生产日期,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茶汤等问题,在消费者间引起巨大反响。这样看来,网红饮品的质量似乎远比不上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良好口碑。
就饮品本身来讲,虽说网红饮品大多都是现场制作,然而制作所需要的原材料却是早就准备好的。店家事先确定一个定额指标,然后再根据这个指标去准备每天的奶茶原料,防止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本来这种做法是值得称道的,但问题就出在提前准备的环节。即使再精明的店家,也不可能将一天的销量预估得一毫不差。所以如何处理多出来的原料,便是如今人们对网红奶茶店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有每日一扔的店家,也有其他店家像本次揭露的奶茶店一样,通过切掉水果坏的部分或是换上新的标签等手段以次充好,继续使用售卖。
就操作人员来说,相较于传统的连锁,网红饮品店更多采取的是加盟的经营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加盟方出钱,品牌方出原料、包装等物资。当奶茶店拓展到全国乃至世界时,店员的组织、培训与检查便成了一个比较为难的问题。还是拿奈雪的茶为例,目前为止,奈雪的茶已经在全国开了603 家直营门店,服务的全球会员数超3500万人。就按每家店3人来算,总共累积起来的人数也超过了1700人。因为这1700多人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统一培训检查并不符合实际,于是只能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对员工的全面监督也难以实现。正因如此,员工贴错标签、不及时清洗抹布等行为才得以发生。
网红饮品与传统奶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营销策略的制定上,这也是其能够取得巨大名气的主要原因。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朋友圈的引流裂变、不同品牌间的联动活动等等,网红饮品作为与互联网Z世代青年成长而兴起的产物,早已把市场营销这一套玩得滚瓜烂熟。将产品包装精美化,向艺术品方向靠拢,大量运用广告占据用户视线,打造饮品品牌,最终形成独有的网红饮品店文化,一切的一切都与Z世代青年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要求不谋而合。于是,从门口大排长龙的队伍到外卖小哥手中多则七八杯的奶茶外卖,再到社交媒体上特色奶茶的种草、安利,无论是线下的实体店还是线上的舆论场,网红饮品都成为人们视线的中心,是当之无愧的宠儿。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网红饮品在获得盛赞的同时,却似乎忘记了华服之下,更需要健美的身躯才能支撑起衣服。喧嚣的名声就像一把无形的火,缓缓点燃了网红饮品的市场,使其最终由内而外地燃烧起来。在人们的口中,网红饮品已被推向注视的山巅,任何举动都会被公众放大无数倍,并进行仔细剖析。也许,网红饮品是时候把重心从“网红”转移到“饮品”上了,回归本源,注重产品才能使“名”符合其实。以“名”取人终不长久,以质取胜才是生存之道。虚名终将散去,能留下来充当根基的绝不是缥缈的浮云,而是坚固的磐石。
8月3日晚间,奈雪的茶官方微博将本次事件曝光后所进行的门店抽样检查结果予以公布,但评论区的网友似乎并不买账,正如其中一位网友所说:曝光之后才进行自检自查,生长的只有店面数量与资本,而忽视了规则与品质。
文/车传奇(湘潭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