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遭立案调查

2021-08-04 21:22:47
来源:

  【摘要】 新华社记者暗访“奈雪的茶”,发现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该事件一经曝光引发社会。8月3日

新华社记者暗访“奈雪的茶”,发现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该事件一经曝光引发社会。8月3日,北京、广东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手。西城市场监督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检查,责令企业停业整改,并立案调查;广东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奈雪的茶,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8月4日一早,奈雪的茶就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并没有因为新闻报导所提述的事项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罚款、处罚或执法行动,并认为新闻报导所述事项不会对本集团的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监管漏洞不容忽视

8月2日晚,新华社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等多家门店存在食品加工卫生环境脏乱、食品原材料变质、篡改标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8月3日,北京西城市场督局表示,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检查,企业负责人及所在商场负责人进行约谈,责令企业停业整改,并立案调查,严肃查处。

8月4日,奈雪的茶发布公告称,涉事奶茶店已暂停营业,为避免事件再次发生,采取两项措施,首先增加聘请外部服务供应商对北京的上述两家奈雪茶饮店进行消杀的频率;其次提升集团的门店经营自动化程度,包括店内库存管理系统,以准确跟踪和智能分析库存水平和主要原材料的有效期,以确保店内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本集团有关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即使如此,奈雪的茶在监管部门还未出具检查结果时就发布公告称,公司并没有因为新闻报导所提述的事项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罚款、处罚或执法行动,并认为新闻报导所述事项不会对本集团的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实际上,这并不是奈雪的茶首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2020年5月,据媒体报道,位于南昌的消费者孙女士在江西南昌北京东路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奈雪的茶买了一份欧包,出现了发毛变质的现象。此后,"奈雪的茶深夜道歉"的消息还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今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北京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区分公司冷藏柜内有一款产自荷兰的福瑞客乳酸黄油,未执行疫情期间的进口冷链食品的相关规定,涉嫌构成了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奈雪的茶收到380条投诉,其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不在少数。有意思的是,在380条关于奈雪的茶的投诉,其中不乏“奈雪的茶面包吃到虫、面包水果发霉”的情况。

同时通过对比发现,其竞品的总投诉量远低于奈雪的茶;且主要集中在消费券使用上,而奈雪的投诉则集中在消费券以及食品卫生上。

“决策层不重视食品安全的公司,一定被消费者遗弃。”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奈雪的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而对于容错率几乎为零的食品安全来说,问题一发生基本等于“踩红线”。

他进一步指出,导致目前新式茶饮行业很难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监管层对于食品安全处罚力度还不够大,导致对企业的震慑力不够;另一个方面,茶饮行业目前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各品牌在人员管理、质量安全体系落地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门店端更看重效率,而忽略了食品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持相同观点,他指出,现在茶饮店遍地,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加上原材料涨价,同时外卖形态占比增加,不少消费者并没机会看实体店面。这就造成了店家忙于挣钱,疏于管理,应付监管,卫生成了共性问题。

烧钱换市场 流血上市持续盈利仍是难题

事实上,奈雪的烦恼不仅仅局限于此。成立6年尚未持续盈利、各项关键指标并不理想,同时从6月30日敲钟上市的那一天开始,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奈雪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窘境。截至8月3日收盘,奈雪的茶股价为9.72港元/股,跌幅为10.83%,总市值为166.7亿港元。上市才短短一个月时间,股价距高点已经“腰斩”。

同时,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奈雪的茶是否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外界质疑。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营收分别为10.9亿元、25亿元和30.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972.9万元、3968.0万元、2.03亿元;经调整亏损分别为5658.0万元、1173.5万元以及盈利1664.3万元。

进入2021年,奈雪的茶更是加快了扩张步伐,招股书披露,公司计划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2020年11月新推出的奈雪PRO茶饮店。

“盲目扩张的奈雪PRO最终可能不仅不能为3年连亏的奈雪的茶止血,反而扩大了伤口面积。”朱丹蓬如是称。

“就目前奈雪的商业模式,要想持续盈利还是非常困难。从目前来看,迅速扩张的奈雪,短期盈利没有问题,虽然成本可以挤压、财务报表可以调整。但昂贵的店面租金、原料成本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法支撑其持续盈利。”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在前期大量烧钱获得足够的规模和流量数据之后,未来如何将线下的经营重心与线上进行有效融合、商业模式上如何进行升级,将决定着奈雪未来能否持续盈利的关键。

不容忽视的是,即便亏损,随着各路资本的助推,市场规模的扩大,茶饮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陷入红海。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经测算2020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达到4420亿元,中国咖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155亿元,茶饮市场规模仍将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

来自美团的数据指出,目前一线城市茶饮门店经营趋于成熟和饱和,一线城市茶饮店数量两年内的增长远不及其他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式茶饮店比两年前增加了138%,而在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北上广深,增幅分别是120%、96%和59%。

面对4000亿新茶饮市场,中国新茶饮赛道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茶饮市场的下一个破局点又在哪里?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麟指出,以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新茶饮需要从运营、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要放缓扩张的速度,对内部管理和单店标准化模式进行梳理,发现运营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原先单店的设计,门店大小(影响租金)、人员、产出等数据测算未达到理想状态,一旦门店租金过高,就可能出现亏损,采用上市融资的资金来做扩张或将面临巨大风险。

在朱丹蓬看来,中国的新茶饮经历了近5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同质化节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消费者对新茶饮有6个主要关注点,包括食品安全、品质、品牌调性、场景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客户黏性的提升。能否围绕这些关注点,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