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中考就成了一道“分水岭”,中考的成绩决定了你的孩子能不能上高中
我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中考就成了一道“分水岭”,中考的成绩决定了你的孩子能不能上高中,也就间接决定了他能不能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

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只有上了高中才有希望上大学,所以对于中考非常看重。但现在教育“内卷”现象很严重,为了缩小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家长就只能硬着头皮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然而“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各位依靠补习班的家长来了重重一击,家长的“教育焦虑”也愈演愈烈。
2021年我们教育部对中考制度进行了调整,普高和中职的招生比例由原先的6:4调回到了5:5。这也就意味着着,中考结束后,会有一半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有一半的学生可以进入普通高中读书。
很多家长对于职高都有着不太好的印象,认为孩子进入职高之后基本就与大学无缘了。所以他们对于高中分流这种做法非常不满,认为应该上了大学后再进行分流。
“初中分流”导致教育内卷现象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要改变这种教育内卷的现象,应该对教育制度系统进行改革,普及高中教育,推行十年义务制教育。
他认为,现在国内的教育资源不平等,使得一些学生在起跑线上就出现了偏差。当我们在努力奔跑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自己跑步的速度,也要关注别人出发的位置。
现在很多学生都在上补习班,在补习班的本质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和记忆来提升学习的成绩,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没有过多意义的,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智商和努力缺一不可,只是一味地补习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如果要实行“减负”政策,重点就是要推行教育的改革,这也是改变“教育内卷”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了推行10年义务教育的观点,将初中和高中合并,并且规定学生不能择校,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一所学校,可以有效遏制“超级中学”的出现。
对于十年义务教育的安排,他也给出了意见,他认为,可以把小学改成五年制,初中和高中合并为5年。小学升初中时,可以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
姚洋教授的观点和部分家长的观点是一样的,他也认为中考分流太早了,而且还要根据他们的成绩对他们进行区分,这种做法更是“错误”的。
毕竟初中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心智也不成熟,现在就让他们决定去学技术,还是继续学习知识,为时过早。再者,这样的做法也不符合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等他们读完普通高中,再决定走职教路线还是走大学路线更合适。

所以他认为,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要从教育制度的改革上入手,普及高中是其中必须的一环。如果我国的财力做不到12年义务教育,可以把义务教育的年限缩短到10年,这样一来家长想要内卷也卷不成了。
姚洋教授的这个观点很快就冲上了热搜,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有一部分人对于这个观点是很赞成的,他们认为,小学5年加初高中5年,是一次很好的学制创新。
目前国内实施的是“633”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其实是从国外学来的,在国内沿用多年,也引发了很多教育学者的意见。有些人认为,小学本来学的知识就非常浅显,耗费6年的时间太多了。而高中三年的时间,有两年时间学习新知识,还有一年是用来复习的,上三年高中还不如只上两年。

大家都知道把蛋糕做大了,竞争就小了的道理,但想要把蛋糕做大谈何容易,所以还不如从分配的方式上入手,也就是改革教育制度。
而且从长远来看,推行十年义务教育对于教育教学是很有利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教育改革不只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是社会、民生以及就业方面的问题,如果推行十年义务教育,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可能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会得到改善。
但实现十年义务教育后,“初中分流”的现象可能会延迟到高中之后,但并不会改变“内卷”的实质,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赛道选择性减少了,让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进一步“内卷”,所以实施这个制度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