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提议请吴亦凡做代言人”,别玩这种恶俗营销套路

2021-08-04 20:07:36
来源:

  【摘要】 8月3日,针对公司员工提议请吴亦凡做代言人一事,哪吒汽车声明,个别人员相关言论严重挑战社会价值观,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决定立刻开除市

8月3日,针对公司员工提议请吴亦凡做代言人一事,哪吒汽车声明,个别人员相关言论严重挑战社会价值观,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决定立刻开除市场负责人彭钢,群里所有发表不当言论的人员同时开除。

“吴亦凡事件”最近引发广泛关注,想必大家都已了解。一个“涉嫌强奸罪被刑拘”的艺人,社会各方都应理性看待,捍卫道德底线,倡导良好风尚。“吴亦凡事件”发生后,其代言的15个品牌,及时宣布终止与吴亦凡合作关系,显然很明智。

然而,在上述企业品牌中心管理群里,市场负责人彭钢竟提议请吴亦凡做代言人,可以说颠覆了人们的“三观”。虽然这仅是内部提议,没有变成现实,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但这种提议以及提议的动机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看到市场炒作的伎俩。

从常识来说,深陷丑闻的艺人没有列入品牌代言人讨论的可能。即便这种艺人符合企业某种精神,也不可能,因为代言人首先要向公众传递积极、正确、健康的价值观,问题艺人无疑不符合这种价值观。“提议请吴亦凡做代言人”属于方向错误。

彭钢为何仍提议请吴亦凡做代言人?听听他的理由:告诉大家还要给吴亦凡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并符合所谓的“哪吒精神”;“这事五分钟出圈”,意思是说很快会引起轰动效应;即使这么做不妥,“大不了,回头官方道歉并开除相关人员”。

如果不是手机截图为证,让人很难相信一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的推广思路如此“聪明”——通过恶意炒作来达到商业推广目的。即使做错了也能成为热点,道歉还是热点。这把恶意炒作提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让公众见识了恶意炒作的内幕。

这种恶意炒作至少隐藏三种套路:其一,让丑闻缠身的艺人做代言人,容易形成快速“出圈”效应。其二,官方道歉也是热点,是可以利用的营销手段。其三,“开除相关人员”是应对危机的方式。至于真开除还是假开除,谁当“替死鬼”不重要。

多亏这只是个内部提议,假如付诸实施,很可能就按上述套路来演绎。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市场上的恶意炒作现象不少,其中不乏“官方道歉并开除相关人员”这样的套路。这种套路在欺骗、误导公众的同时,恶意炒作的企业反而成为受益者。

让人比较欣慰的是,无论是哪吒汽车,还是其投资者360公司,在看到网传截图后及时决定开除彭钢及群里所有发表不当言论的人员,并明确表明彭钢等人的言行违反了企业的价值观。这应该不是糊弄外界的套路,而是企业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市场上的各种炒作,大家要擦亮眼睛来看,不要中了恶意炒作者的套路。同时,这也提醒其他企业,既要坚守企业正确的价值观,也要做好职工教育工作,不把恶意炒作当成灵丹妙乐,所有的恶意炒作迟早会被揭穿。

所有企业都要清楚一点,市场推广的正确思路始终是过硬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企业通过艺人代言搞推广只是锦上添花,即使有必要找人代言,也要找形象健康的艺人。当市场推广出现危机,应该向社会真诚致歉,而不是套路式表演与再炒作。

(作者 冯海宁)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