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46岁,58岁,是他们让我们相信,年龄从来不是限制

2021-08-04 19:49:11
来源:

  【摘要】 文 草木卫央前几天,你们应该都被“亚洲飞人”苏炳添刷屏吧!32岁的他以9 83秒的成绩闯入奥运百米决赛,刷新了亚洲纪录。决赛虽然最终获得

文/草木卫央

前几天,你们应该都被“亚洲飞人”苏炳添刷屏吧!

32岁的他以9.83秒的成绩闯入奥运百米决赛,刷新了亚洲纪录。

决赛虽然最终获得第六名,但他已经创造了历史。

这不仅是我们中国人,也是亚洲人第一次站在奥运百米决赛的赛道上。

奥运作为竞技场,更是体能、速度和技术的比拼,尤其是百米决赛这样重力量与速度的比赛,年轻总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苏炳添向所有人证明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2岁老将,那又如何?

他创造了新的历史,又用实力证明了:人类可以跨越年龄、跨越人种,可以不断突破极限。

这次奥运赛场上像苏炳添一样的“老将”,还有很多。

比如:女子铅球金牌的巩立姣。今年同样32岁,她是奥运会的四朝元老。

这一次,她终于拿到了第一个奥运冠军。

乒乓球赛中年龄最大的参赛者,58岁5次征战奥运会的“上海阿姨”倪夏莲。

还有46岁,第八次站上奥运会体操赛场的丘索维金娜。

如果说年轻运动员让我们看到无畏和冲劲,那么老将们无疑让我们看到坚守和韧劲。

看他们比赛的时候,会不禁感叹:原来年龄从来不是限制,任何年纪都有自我突破的可能。只要有目标,自律和绝不放弃的劲儿。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故事,为自己打打鸡血吧。

01 年龄不设限,人生无极限

苏炳添在《东京进击之路》采访中说,25-26岁是田径或者说是运动员最好的年华。

2015年他第一次突破10秒的时候,被称为“亚洲飞人”。爸爸已经叫他退役了,说要懂得“急流勇退”。

但他选择了继续挑战自己。

他说,“我们不是28岁就跑不动了,而是看你想不想跑”。

于是有了这张不断突破极限的震惊成绩图。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46岁丘索维金娜,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八次参加奥运会的体操运动员。

很多人调侃是看着她的比赛长大的,现在大家都步入不惑之年,而她仍活跃在赛场上。

17岁时,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了女子团体金牌。

2002年,因为2岁的儿子查出白血病,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她毅然重回赛

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34岁的丘索维金娜拿到了一枚奥运银牌。

后来她的儿子痊愈了,她也没有放弃体操。

她这样说,虽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能,我只单纯地热爱这项运动。

今年虽无缘跳马决赛,但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依然令我们感动。

就像她曾说的,“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但我唯一记得的数字,是我紧身衣的编号。”

58岁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的“上海阿姨”倪夏莲,光是年龄这点就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力。

今年是她第五次参加奥运会,无疑奥运会延期对老将影响更大,但她无所谓,“反正57岁和58岁也没什么两样”。

记者问她,是不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

她的回答特别酷: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这个限制呢?

年龄不设限,人生就永远无极限。

02 敢想,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苏炳添进决赛的消息之所以这么鼓舞人心,是因为他打破了各种“不可能”,打破了我们一贯的想象力。

在短跑项目上亚洲人固然有着天然的劣势,但在苏炳添看来,这不意味着我们没办法突破。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他就曾说,我的目标是想要成为整个亚洲第一个进入 100米决赛的运动员。

所以,他也一步步去挑战自己。

2015年他突破10秒大关,破了亚洲纪录,但苏炳添的梦想却从未止步于这个数字,他的梦想是9秒89。

而今年东京的百米半决赛中,他不可思议地跑出了9秒83,成为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第一个黄种人。

这个数字,比他曾经的梦想还要好很多。

就像赛后他自己说的,“所有的不可能都是用来打破的,我今天就做到了。”

梦想,对巩立姣来说,一直在路上。

铅球其实是个很冷门的项目,关注的人也不多,但巩立姣很喜欢,是她的梦想。

她苦练21年,参加了4届奥运会,得过第二、第二、第四,唯独缺少了冠军,所以她盯着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

她经常鼓舞自己,“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

而今年的赛场上,她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期待已久的金牌。

她说,没事的时候就听梁静茹的《勇气》,经常给自己打气。每一次投球都会大喊一声“我打”,投出不错的成绩会在地上给自己画一道杠。

我喜欢她微博上的这张照片,只要你肯努力,铅球也能投出月亮的感觉。

有梦想,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你抱着一个梦想,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03 奇迹是意志力的胜利,更是训练的结果

很多人听到9秒多可能会没什么概念。你想啊,100米短跑,差不多1秒就跑了10米!给我1秒可能腿都没迈开吧。

苏炳添在决赛中的最高速度更是达到了41.8km/h,跑起来都得上机动车道!

看一个报道说,苏炳添过的是“苦行僧”般的生活。他每天固定时间起床睡觉,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日常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

你可能不知道,在百米赛跑中,哪怕提升0.01秒都非常困难,而苏炳添从9.99秒到9.91秒就足足用了三年。

为了提高比眨眼还短的时间,他要跑成千上万遍,才能快那么一点,他得不断地起跑,冲出去,再继续回到跑线重复动作。

想要突破,想要得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节奏,他研究他自己,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

比如苏炳添在2014年改变了自己的起跑脚,由曾经的先迈左脚跑,调整为现在的先迈右脚。

但这并不容易,他必须改变旧习惯,适应新的节奏。

苏炳添说,一开始连起跑,怎么发力,都完全不会。但他没有放弃,从量变到质变,一点一点慢慢适应。

2015年在尤金站比赛时,他预感自己可以破10秒,也真的成功了。

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巩立姣身上也同样。

她说,自己二十岁出头那会就曾经厌倦过,那时候遇上瓶颈期,甚至看见铅球就想吐,一天最多的时候投了200次球,很累,心理状态又不好,想做好又做不好,真的就不想练习。

但依然咬牙坚持着。

没有哪一块金牌是轻轻松松就拿到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能在奥运赛场上冲击奖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成绩,需要成年累月的坚持,需要耐得住几十年如一日的寂寞和枯燥,更需要一点点打磨自己的体能和技术。

正如《真心英雄》里面的歌词: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写在最后:

看着奥运健儿不为年龄设限,努力拼到最后,尤为感动。

拼尽全力,突破自己,就值得为自己鼓掌,这是奥运精神。

也是奥运会最鼓舞人的,因为它不止是一场竞技,而是人类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和边界的见证。

年龄无疑是运动员的软肋,可能超过30岁体能上不是最佳状态,但奥运会上超过30岁的王涵、马龙,吕小军、巩立姣不都还在夺冠吗?

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和热爱努力着,有勇气不断突破自己就会有奇迹!

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前,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了不起。

最后我想说,年龄永远不是限制,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END---

草木卫央:热爱生活和文字,希望以真诚朴素的心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我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