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东京奥运会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截止到8月1日,中国队的运动员已经为祖国获得了23枚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

最近,东京奥运会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截止到8月1日,中国队的运动员已经为祖国获得了23枚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中国队中不少金牌的获得者都是00后,比如奥运双金得主杨倩(21岁)、女子双人十米跳台冠军陈芋汐(16岁)和张家齐(17岁),年龄最小的是只有14岁的全红婵......
她们的年龄还非常小,但是在奥运赛场上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也是属于她们一辈子的荣光。
这是她们应得的,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是对运动员多年艰苦训练、咬牙坚持的认可。有人说,“吃苦”是当运动员的基本功,因为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吃苦对于她们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
虞利华教授回忆:“卧姿,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趴着举枪,非常苦。跪姿,跪到腿麻站不起来……”但再苦再累,杨倩都坚持下来了,且进步飞快。

▲杨倩在训练
其实,吃苦是我们所有人取得成功的根基,不分行业、领域。而且,往往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会主动选择吃苦。
主动吃苦是一时的,被动吃苦是一辈子的
就拿读书学习来说吧,不少孩子觉得读书是枯燥的、是痛苦的,不愿吃读书一时的苦,贪图享乐;长大之后,步入社会才发现,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被迫吃生活的苦,这种苦远比读书的苦更加煎熬。
而那些从小就自愿主动吃苦的人,或许比其他同龄人能更早地获得成功。2018年,杨倩考进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成为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
学业和训练都要兼顾,刚开始她也曾因为太过劳累想过懈怠,但教练告诉她:
“你去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但是如果你没努力过,那我肯定要批评你的,是不是?”
这次谈话让杨倩清醒了不少,也让她迅速恢复了以往的拼劲。她努力挤出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最后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进入国家队。

越是优秀的人,越会主动选择吃苦。因为他们知道,吃苦只是暂时,它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当机遇来临时,能比别人更有把握抓住!
忧患意识,只会让强者更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是让我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侯志慧就是这样的一个姑娘。在练习中,她绝对不会偷懒,在完成教练李志平布置的训练任务后,还自己给加训练,导致李志平不得不经常“警告”她:你不能把任务加得太快了!

侯志慧觉得:“对手都已经这么强了,你自己再不努力,那不行,一点都不敢放松,一点也不敢松懈。”
真正向往优秀的人,永远都会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不停地努力超越对手,更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因为答案,都在吃苦的过程里
想要取得成功,有些苦,我们就必须吃,因为答案就藏在努力的过程里。优秀的人会更加注重吃苦过程中的细节,每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是你取胜的关键。
东京奥运会女子个人重剑金牌得主孙一文,作为一位经验丰富老将,练了十多年的击剑,她已经不需要大量的训练,而是针对性的训练。她在过程中反复研究的某一点,才是她在赛场上“一剑封喉”对手的关键。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能吃别人不吃了的苦,战胜更加困难的事,拥有他人动摇不了的意志和决心,自然会登上成功的顶峰。
吃苦即是修炼,你想登上山顶,就必须吃爬山的“苦”。“自讨苦吃”,或许对优秀的人来说,是一种顶级的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