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开刀了?

2021-08-04 17:51:17
来源:

  【摘要】 雨洪渐退后,7月27日,郑州地铁口,一张老父亲默哀逝女的照片被送上热搜。这是一幅令很多人扎心的图景。老父亲身披蓝色雨衣,旁边停一辆老

雨洪渐退后,7月27日,郑州地铁口,一张老父亲默哀逝女的照片被送上热搜。

这是一幅令很多人扎心的图景。

老父亲身披蓝色雨衣,旁边停一辆老式自行车,自行车上挂着上面立着粗糙硬纸板,用毛笔规规整整写下一句话:

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这一刻,他的时间仿佛停留过去,尽管身后已有阳光洒下,他却依然蜷坐在瓢泼大雨中。

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恶语,像冰雹向这位老父砸去。

纯属炒作,应该抓起来。

不要再吵吵了,说了妞妞是条狗,散会!

我也有亲人突然离世,但我们都按老理,头七在家里守夜,不会出去的。

把这个人找到,看看是什么人,如果不是当事人就应该判刑。

不出手查查吗?没准就能就出大鱼。

即使沉默无声,即使如此克制表达失女之痛,也难挡滔天的污言,汹涌如洪。

情急之中,妞妞姑妈对外发声:

蓝色雨衣,是孩子父亲和女儿分别时,见最后一面时穿的。那幅被广泛质疑的墨镜:

是妞妞送的。

新闻揭示了更多真相:“720”郑州地铁事故发生,妞妞(本名张某月)正和丈夫坐在一起,后来洪水涌入车厢,将夫妻二人冲散,再发现时,已经无力回天。

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没有责怪女婿照顾女儿不周,他只是静候地铁口,一遍一遍自责不曾教会女儿游泳。尽管妞妞已成家,已有两岁的孩子,但她在父亲眼中,永远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可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丫头啊。

最新官方通报数字是,本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遇难,其中郑州292人,尚有47人失踪。

这意味着,死难者的数字,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增加。

灾难并不只是300人死难这样的冰冷数字,而是妞妞这样的悲剧,发生了300次。

雨洪或许不能避免,但这样的创痛,是否本能减少一些?

7月20日,东京奥运会开幕三天前,谁也不曾想,这是一个注定改变很多家庭命运的日子。

当南京禄口机场检出9例阳性,远在600多公里之外的郑州,被一场特大暴雨攻破城门。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时很多人困在水中,有视频显示一对父子被大水冲走,那地铁被洪水浸泡、乘客求救的视频,曾令多少网友辗转反侧。

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事后,媒体曝光出,就在一天前的19日晚21时50分起,河南气象曾连续发布七道特大暴雨“红色预警”,但并没有唤醒足够的警觉。

一个鲜明对比是,当第2道红色预警发出时,官微“郑州发布”内容是:

给“湖北发布”庆祝改版周年,展示新疆绝美星空,为女排姑娘出征奥运加油。

甚至在第二天早上,河南气象发布第3道、第4道红色预警后,“郑州发布”仍在和网友娱乐互动:

近来暴雨多瓜也多,怎样不淋雨健康吃瓜(后删除)。

就连郑州地铁,也没意识到危险的逼近,在微博上打趣:

网友问,雨好大,地铁还好吗?

郑州地铁答:风里雨里,地铁等你。

从发布的信息看,河南气象几乎急得要跳脚。

上午8时30分到50分期间,连发两条信息,第一条是:

预警不断升级!!!今天白天到夜里,河南强降雨还在继续!!!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范,出行注意安全!!!

18分钟后,河南气象再度警告: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今天白天到夜里,上述地区仍是降雨重心!需加强防范。

随后,上午9时和9时05分,前后发出第5道和第6道红色预警。

这样的催逼之下,“郑州发布”才开始发布降雨信息,郑州地铁宣布京广南路B口临时关闭,但8分钟后又重新开启。

随后郑州地铁各车站配备沙袋、移动排水泵等防汛物资器具。尽管如此,微博上的小编仍然乐观,中午12点时和网友打趣说:

郑州又开启了看海模式。

这样的轻松,没能超过3个小时。当12时55分河南气象发布第7道红色预警后,15时40分开始,郑州地铁开始不停发布地铁站口关闭的消息,直到当天18时42分,宣布:

全线网停运。

距离第一道红色预警,足足过去21个小时。

现在我们都倍感心痛,人们麻痹大意的每一分钟,都是为死神送上助攻。

关于暴雨红色预警,防御指南清清楚楚写着以下3条:

1.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和抢险工作。

可惜没有“如果”,只有市民喃喃说“没想到”。却不见有谁,敢像被视为笑话的马保国那样,勇敢自陈一声“大意了啊”。

与此同期,那见过暴雨灾害、来自南方的因为紧抓防汛曾被调侃“小题大做”的洛阳市委书记,在网络上收获万赞,代表的,正是人们百感交集的强烈心声。

必须有一个交代。

就像人们把鲜花敬献在地铁口,就像市民王金雷奋勇将“莫名围挡”拆开,喊出:“不要挡住他们回家的路”,洪水无情,它检阅着我们城市文明的高度,检阅着我们民族在面对灾难时的大痛大悟。

谁也不曾想到,那场大雨的教训,或许还不止前述的惨痛。

在郑州,雨水和泪水的痕迹尚未擦去,7月30日,又曝光首例新冠肺炎感染者。

截至8月2日18时,短短四天,郑州本轮疫情已累计确诊13例,无症状感染者50例。

经基因测序,感染者大多数与作为境外输入定点收治医院的郑州第六人民医院关联,毒株高度同源,均为:

德尔塔变种毒株。

第一财经报道说,7月10日记者曾到该院采访,新冠病区位于6号楼,结核病去位于7号楼,两者中间没有通道,也没有任何人员感染。

有知情人士确认,尽管在此之前,7月4日、7月11日、7月18日三班从缅甸仰光飞来郑州的境外航班CA906,但相关境外输入病例,一直在六院治疗,“直到那场大雨前,郑州六院一直稳妥运转,周边没有发生过一例新冠病毒外泄的感染者。

目前,病毒是如何泄露的,尚不清楚。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就是:郑州第一例被确诊的孕妇,并没有进入郑州六院或前往南京的经历,唯一线索是她居住在六院附近,其他非六院相关的感染者,也是曾在医院附近活动过。

这样的“院感”,更令人触目惊心。

还要说什么,都是无心之过吗?

面临此情此景,郑州终还是快刀斩乱麻,果断“亮剑”了。

7月31日,郑州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付桂荣,六院党委书记马淑焕双双被免。

这是两名河南抗疫的名将。

其中,付桂荣去年9月曾被评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而马淑焕,去年腿部骨折,却打着骨折上前线战疫,获得“河南省抗疫先进个人”。

此次二人双双折戟,一方面,本应是防控堡垒的医院,竟成了传染的源头,令人震惊,据说,其还违背了“疫情上报”制度;另一方面,大雨之后又接着疫情,再这样无所问责,郑州何以服众?

挥泪斩马谡,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威慑:它提醒更多人,拒绝“拉胯”,该把肩上的担子,高高挑起来。

更高级别的调查,已经接踵而至。

8月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对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调查:

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

犹记得,雨洪刚发生之后,很多朋友猜想,这样的事,过去了,可能就过去了吧。

也有人说,雨洪如此之大,不能求全责备某种程度上,那些对受害者横加指责,对“妞妞”父亲大泼脏水的污言,大都依托于这种逻辑,动辄说“你行你上”,自觉天经地义,横行无忌。

但很多人都忘记这样一个常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名司职前锋的球员,不能用球迷的脚法,为自己辩护;一名被请去做菜的高级厨师,不能以食客的手艺,来评判自己水准;一位被请去装修的老师傅,也不可能以房主的刷墙水平,来为自己打出满分;同样,一位层层选拔的干部,为人民服务者,也不能以吃瓜群众的觉悟、素养、担当和能力,自我要求和辩护。

这社会,只有在各司其职的工匠精神中,才能获得稳健的运转。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都能为“过失”,找到他“没想到”的理由,但这从不意味着可以逃避追问。没有一颗螺丝钉,不经历千锤百炼可以守牢其位;没有一株树木,可以捧在温室里成长为庇护花草的参天大树。某种程度上,追责就是在捍卫这样的常识,让人们敢于追问,一遍遍敲打,终将某些牛皮吹成的花架子,共铸成万众一心的百炼金刚。

再说,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积极作为,人们会真的看不到吗?眼下,张家界与南京禄口机场口碑的鲜明杜比,不正映射出人们心中的明镜?

此时此刻,当问责的锤音从高处落下,我看见那些伪装客观、网暴“遇难者家属”的杂音,已纷纷鸟兽散,不见踪影。

多说一句,郑州是我国发现最早、最久远、最古老的鼎器乳钉纹红陶鼎的地方。

什么是鼎?宏大,威严,国之重器。

我想现代社会的重器,应当是公正,是法治,是违者必究,是有错必惩,是邪不压正,是一言九鼎。

现在大家已经看到,“妞妞”们的生命不会白白逝去,人们的泪水不会白白流淌,那些红口白牙的侮辱和伤害,即将得到时代的反抽。

它不仅仅是可能追惩几个具体的姓名,更重要的,是强化常识,正本清源,成就汇聚人心的重鼎。

唯有这样的重鼎,能够支撑受创的郑州,积攒力气,荡开阴霾。

也唯有这样的重鼎,将支撑我们闯过面前一道道艰险,跬步千里,百折不摧,终抵阳光明媚的未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