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日(8月3日)央媒《经济参考报》刊文将网络游戏比作新型“毒品”,并点名批评了《王者荣耀》。数据显示,我国62 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
今日(8月3日)央媒《经济参考报》刊文
将网络游戏比作新型“毒品”,并点名批评了《王者荣耀》。

数据显示,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
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
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
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
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
在舆论的持续发酵下,网络游戏成为许多家长的“眼中钉肉中刺”,将孩子成绩不好、视力下降等因素都归结为游戏,

而其他声音也接踵而至。但是这种奇葩的逻辑正好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心理,
他们从不思考问题,
从不自我归因,甚至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对于这类家长,我只能说四个字:MDZZ。
除此之外,游戏“妖魔化”最大的帮凶还是某些媒体,不经调查就瞎评瞎黑,完全把责任推到游戏身上。
那还有啥好说的?
某些无能的媒体遇上某些无能的家长,游戏背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没人逼未成年玩网游,游戏没逼迫家长没逼迫。
真正的原因在于未成年对网络的接触,如快手抖音。
戏称祖国的食人花。
我曾见过有人评价过:如果严厉禁止未成年玩网游,或者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
其实就没有这么多事了。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要沉迷于游戏,那么言传身教地和他们做一些互动,
带他们出去旅游,结识一些新的朋友,而不是将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关到房间里。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