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媒点名TX说,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这事有点奇怪啊,正常来说是企鹅有难八方点赞,可是我看到这次很多人呢,要么说是做家长,没有管好你
央媒点名TX说,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这事有点奇怪啊,正常来说是企鹅有难八方点赞,可是我看到这次很多人呢,要么说是做家长,没有管好你的孩子,要么说是你家孩子自控力差,凭什么让游戏背锅呢?难道你被车撞了要禁止所有人开车吗?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一下,汽车会引导你去撞人吗?不会,对吧?可是绝大多数网游在设计之初呢,就是奔着让你上Y去的,具体怎么回事儿呢?我们这篇文章再来说说清楚。

先说一个数据,企鹅游戏在去年的研发人员能进1.4万人光是研发费用就高达120亿,大多数的钱都花在了基于公司核心地位的数字控制部门,那这个部门都是什么人呢?心理专家待遇非常高,一家研发游戏的公司高薪聘请心理专家来做什么,研究如何激发玩家的心理弱点,增强用户和游戏之间的粘性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对生存有着原始的渴望,像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英雄联盟这些游戏呢,都是通过击杀敌人,完善自我来达到自我生存的结果,那当生存需求被满足,我们就会互相开始竞争,并且想要在群体当中获得大家的认同。

于是呢,就会有了游戏当中的公会排位,积分和段位,其次,当我们受到某种刺激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让我们获得愉悦感和快感,在游戏当中击杀别人打怪掉落装备都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那么针对这些心理,游戏里的心理专家呢,是怎么给玩家设计上瘾机制的呢?

首先啊,就是要设立一个目标,引导你过新手村任务的时候呢,就能够获得奖励,每天登录游戏能获得奖励,累计登录多少天能获得一个大的奖励总共击杀了多少人推掉对面多少水晶呢,又能获得一个奖励,阶段性的小目标布置得越明确,玩家呢,就会努力的去完成这个小目标,那玩家和游戏的粘性呢,就会越高,成年人都躲不掉的上瘾啊,你说心智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岂不是更容易被游戏俘虏了,而这还只是开始。

第二步呢,就及时反馈,你回想一下,不管学习还是减肥,是不是都很难坚持啊?为什么呢,因为付出努力之后获得反馈的时间间隔太久了,而网络游戏恰恰相反,一秒钟补个刀,五秒钟打这野怪,15分钟结束一局游戏,打完之后,还能给朋友点赞和评价,和如此快速的反馈相比,等待学习和减肥成功是何等的煎熬啊。

第三步呢,就是设置与能力相匹配的任务,比如说我们刚进入游戏的时候呢,系统给我们匹配的都是一级的人机玩家,毕竟,要是一开始就匹配上高级玩家,对于新玩家来说,就会失去游戏当中的乐趣,PVP的段位等级制单机游戏当中,越到后期难度会越大都是在设计之初就要想好怎么留住用户的手段,第四步呢,就是随机性,在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边际效用递减,你可以理解的喜新厌旧,比如说,你第一次打开盒子获得一个金币会很开心,但是你每天打开都是一个金币,那这个奖励的快感就会随着时间梯度逐渐递减了,所以反馈除了要及时,还必须要具有随机性PVP游戏的匹配机制呢,就是这样,你不知道下一把的队友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下一局游戏结束是什么样。

只要你打开游戏呢,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这种循环里边儿去,随机性是增强玩家对游戏中程度和持续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再加上现在有一些不良的网络平台和服务商呢,会让自己的游戏软件和网课软件无缝切换,不仅下课后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进入到游戏的状态,而且在同学之间形成了攀比。而经常不打游戏的同学呢,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孤立群体效应啊,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想说,游戏的开发商在设计之初就是针对人性的弱点来的,我怎么能够反抗,的确,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反人性的,每个人都希望不用工作,不用努力就能赚大钱,就能够吃喝玩乐,但是到头来呢,我们还是要学习,要工作,我想那些站在成功顶端的人,他们一定是能够克服人性,有很强的自制力的,其实上瘾呢,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不妨试着反向利用这些机制来让自己对学习上瘾,对工作上瘾,而不是掉进别人的陷阱里了,我是点加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事物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