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记者被塔利班杀害

2021-08-04 16:36:24
来源:

  【摘要】 有一个人死了,在中文网络上并没有什么热度,一方面他并不是国人,另一方面他在国人中的名气也不高,所以主流媒体报道的很少,热搜更是没有

有一个人死了,在中文网络上并没有什么热度,一方面他并不是国人,另一方面他在国人中的名气也不高,所以主流媒体报道的很少,热搜更是没有,但此人之死终究还是有人记得,有人在悼念,此人就是路透社印度首席摄影记者,其名丹尼什·西迪基,他曾经获得普利策奖,却在716在报道阿富汗部队和塔利班战斗人员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的冲突时被杀,享年38岁。

西迪基

38岁正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的年纪,堪称是英年早逝了,而其死亡的方式更是让人看到了记者的大无畏精神,据《华盛顿观察家报》,西迪基的头部曾受到殴打,其身体被多发子弹击中,死状凄惨。

西迪基最为国人所熟知的是他在印度疫情期间拍下的那几张著名的图片,每一张都让观者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很大程度展示了世界的真实。

印度焚烧新冠死者遗体
人间炼狱一般的情形

作为一名记者,西迪基曾经说过自己的目标是“为想看故事、想感受故事的普通人的拍摄”,因为读者无法亲身体验。

伟大的记者都在参与历史。

《奥德赛》中有句诗说,神编织了灾难,就是为了让后代的诗人不缺吟诵的题材。当然,伟大的记者不仅仅记录灾难,更多的是解读灾难发生的因缘,并提醒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过错,这就是记者的伟大之处。

探寻真相的记者从来都是危险而孤独的,他们游走于死亡的边缘,为人们带来那些被掩埋、被遮盖的真相,将这个世界上原本面目呈现给大家,为此不惜身死人灭,伟大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记者就是这样的人物,深入第一线,零距离地接触各种现实,并抽丝剥茧,将笼罩在真相上面的迷雾剥离,从而得到真相。

战地记者

与一般记者想必,战地记者更加危险,一方面来源于战乱区本身的危险,另一方面,他们调查的内容使得他们可能会成为当地政府攻击的目标。

还有一种记者,名为调查记者,他们用勇气与智慧来揭露黑暗,只可惜,调查记者越来越少了,《新媒体环境下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的报告显示,在2007年时,全国在册新闻调查记者只有175人,而传统媒体中的调查记者更加少了,仅有130人。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还有306人。

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看透了世俗,不愿意同流合污,选择了自我放逐,有的则是因为传统媒体日渐衰落,无法养家糊口,不得不转投他路,当然还有很多记者因为“得罪”了太多人,以一种悲剧而唏嘘的方式离开了,据统计,自1993年到现在,全国一共有1400来名记者在新闻岗位上殉职。

2008年,《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因采写辽宁西丰拆迁案,被警方拘传。2012年,《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三鹿奶粉首位报道人,发表新闻已死,离开新闻行业。

……

但笔者相信,只要正义仍存,记者就不会消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