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秒83 !在东京奥运会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进入奥运会决赛,打破了亚洲短跑记录!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2个跑进9秒83的人,这是
9秒83 !
在东京奥运会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进入奥运会决赛,打破了亚洲短跑记录!
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2个跑进9秒83的人,这是所有亚洲人的骄傲!

而在之后的100米决赛中,他又以9秒98获得了第六名,成为了第一个站在奥运会100米决赛的黄种人。

如果不是因为决赛中,有选手抢跑,影响了他的起跑,他可能还会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100米短跑是田径赛中距离最短的比赛,也被誉为“挑战人类速度极限”的比赛。
它承载着人类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永恒追求。
每一个0.01秒,都是人类向自己的极限所发出的挑战。
曾经,人们普遍认为亚洲人不适合短跑,说9秒85是黄种人的百米极限。
而苏炳添现在就用自己的成绩,打破了这一天花板。
所以人们才会说,苏炳添,YYDS。
他到底有多厉害?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2017年,他以10秒09成为首位在钻石联赛百米大战中夺冠的中国人。
2018年,三次刷新室内60米项目亚洲记录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以9秒92夺冠,打破亚运会记录。

2021年,他成为了第一个站在奥运会100米决赛跑道上的亚洲人。
这一年,他已经32岁,早已超过了很多人眼中的运动员黄金年龄。
在备战奥运期间,他还写了一篇论文,太多的“不可能”,都在他这里变成可能。

接下来在8月5日,他还会参与男子4*100米接力赛。
到时让我们一起期待,他将再次展现出的中国速度。
01
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初中的时候,苏炳添就读于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
那个时候,他虽然个子不高,但爆发力极强,轻松一跳就可以触碰到篮筐。
这一幕被学校的体育老师杨永强看到,就把他招进了校队。
当时的古镇初级中学虽然有田径队,但并不重视。
苏炳添平时的成绩并不突出,因此也不受教练重视。
不重视的队伍,加上不重视的队员,导致他在进入校田径队后的前两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连参选资格都没有。
即便如此,他在训练上却非常自觉。每次放学后就去田径队,练习结束就回家,从不缺席。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中山举办市运会,古镇没有合适的运动员参赛,杨永强想到了苏炳添。
苏炳添的成绩比第一名差了百分之一秒。

后来,苏炳添被选入广东省田径队,开始了更专业的训练。
从那一天起,直到现在,他没有一天松懈过。
哪有什么一战成神,有的只是百炼成钢。
从苏炳添到“苏神”,这一路走来,他遇到过两次比较大的挫折。
其中有一次,差点让他终止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上,因为过于兴奋,苏炳添压着枪响起跑,反应时间刚好卡在墙皮线的0.1秒上,被直接红牌罚下。
这次抢跑,不仅让他失去了比赛的资格,也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让他害怕起跑,甚至会可能放慢自己的起跑时间。
直到2014年,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可他的麻烦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对很多运动员来说,运动生涯需要克服的最大的难题,不是年纪,而是伤病。
2019年,苏炳添因为腰伤退赛。
2020年,封闭备战奥运,因为训练过度,苏炳添出现了骨裂。
两次受伤,让他开始考虑退役:年纪大了,又受伤,即使恢复好了,可能也找不回巅峰的状态。
可是几经考虑,他最终还是站在了起跑器上。
不甘心就这么轻易放弃,还可以再跑一次,再拼一次。
而这一拼,他就拼到了9秒83。
奥运会上的竞争对手,是他人。
而人生路上的竞争对手,唯有自己。
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02
自律到极致,人生才精致
2012年,苏炳添首次参加奥运会,以10秒28,止步于半决赛。
2016年,里约奥运会,10秒08,还是无缘决赛。
里约奥运会以后,他说,自己的目标从未改变过,“要成为整个亚洲第一个进入100米决赛的运动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12到2021苏炳添的这10年几乎都献给了训练,自律到让人恐怖。

每天7点起床,23点准时关手机睡觉。
一周训练六天,每天4-5个小时,加上运动前后约两个小时的热身和放松。
这样枯燥的日常,贯穿了他的十年。
为了维持身体的状态,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任何不利于肌肉生长的食品,即使假期也不例外。
这样的饮食习惯,十年未曾改变。
把同一件事坚持十年,是什么概念?
退一步说,别说十年,可能十周,或者十天,都很难。
但苏炳添做到了。

能够取得9秒83的成绩,离不开他对自己近乎于严苛的自律,以及越来越高的要求。
2014年,苏炳添决定突破自己,他不想再一次次地徘徊在10秒左右。
他做的第一个改变,是参考刘翔改变了起跑脚。

这件事的难度,堪比让一个人改变自己吃饭的惯用手。
在改变起跑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炳添都无法适应。
但他并没有放弃。
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值得的。
2015年,苏炳添第一次跑进了10秒,成为了中国短跑的一个里程碑。
这让苏炳添更有信心去继续改变自己的固有习惯。
2018年,他再一次对自己的跑步动作进行了调整。
而在今年奥运会结束后,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时候,苏炳添说,在这次比赛中,他的步伐又和以往有了些许改变。
改变的过程很难,很痛苦,那又如何呢?
只要结果是好的,困难总可以想办法去克服,痛苦总有办法去忍受。
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让他成为了亚洲飞人,成为了“苏神”。
网上流传有一张他和博尔特比赛的图。
有人评价说:
这张图,左半边代表了天赋,右半边代表了努力。

每一次打破记录的背后,都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
真正优秀的人,都舍得对自己下狠手,自律到极致的人,才能拥有开挂般的人生。
03
说过的话一定要算,爱过的人永不会变
苏炳添在微博上晒的最多的是训练和孩子,@最多的人,是妻子林艳芳。

说起来,他们算是早恋与异地恋的结合。
两人相识于初中,在一起后不久,苏炳添就开始去到市体校训练,一周才能见一次。

后来,苏炳添去广州训练,俩人一个月只能见一次;再后来,苏炳添去到国家队,三个月才能见一次。
到美国集训,半年到见不到一次。
万幸,时代发展,有了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可以缓解他们的思念。
人不在身边,但苏炳添给林艳芳的安全感却一点没少:
无论去哪,都会和林艳芳说,即使只是出个门也会告诉她。
微博上大事小事,几乎每一条都要@她,哪怕只是拖个地,补个牙。

在很多次采访中,苏炳添都会说:自己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最好的爱情,是懂得。
苏炳添懂得林艳芳的挂念和牺牲。
林艳芳懂得苏炳添的执着和坚持。
因此,才有了两人的马拉松长跑式爱情和如今的甜蜜。
很少能陪伴妻子,是苏炳添一直以来的遗憾。
因此,他才在2017年选择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只有老师可以有寒暑假,能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2018年7月,儿子“小天天”出生,苏炳添的心上又多住了一个人。

虽然休息时间很少,但苏炳添尽力做一个称职的爸爸,在家的时候努力学习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的方法,尽可能的参与带孩子的每一个环节。
不在家的时候,也每天都和儿子视频,夫妻俩人借着儿子当理由,暗戳戳的在微博秀恩爱,撒狗粮。
如今再回到赛道,苏炳添起跑的动力已经与以往不同了。
过去,他承担的是传承的压力和对自己的期许;
现在,他所想的已经不止是体育精神的传承,还有回馈妻子的支持以及自己的下一代。
去雅加达参加亚运会前,苏炳添开玩笑说,要把冠军拿回来送给儿子。
他做到了。
在之前采访中,苏炳添说“希望在自己儿子有认知的时候,为他比一场赛事,让他看到他爸爸是如何在这片赛场上奔跑的。”
这一次东京奥运会,他也做到了。
婚礼那天,苏炳添承诺道:
说过的话一定算,爱过的人永不变。
这是最朴实的情话,也是最美丽的爱情。
希望他和林艳芳能够永远恩爱的在一起,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神话。
04
在东京奥运会打破9秒83的记录后,苏炳添提到刘翔说道:他是我们中国田径队的开路先锋。
关于打破记录,他说:“即使自己不能,也会在退役后,让后面的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来达到这个目标。”
让人泪目。
这是体育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国精神的传承。
君子之美,温良纯直,这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品质。
中国人,从未想过胜过谁,超过谁,从始至终,想要的都只有证明自己,超越自己。
一如苏炳添,他从未在奥运会上拿过男子100米的奖牌,但他依旧被称为“苏神”,因为他超越了自己,跑赢了过去的自己。
这种精神,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总有一天,男子100米的颁奖仪式上,会有五星红旗升起,会有国歌响起。
让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也祝愿每一个你,都能超越自己,不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