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航局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民航强化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总体防控策略要求,民
民航局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民航强化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总体防控策略要求,民航局按照更加“精准、科学、有效”的原则,制定了“空中防控力度不减、地面防控措施更严”的防控策略。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介绍,目前民航局已完成第八版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近期即将发布。第八版指南细化机场一线工作人员封闭管理措施,加密民航服务保障各类人员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优化机组人员入境隔离和健康监测措施,并根据不同工种作业特点,强化员工劳动保护。
针对境外输入的风险,民航局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熔断措施。民航局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针对境外输入风险,继续坚决执行严格的航班熔断政策。
谈及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处置工作情况时,韩光祖表示,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之所以出现聚集性疫情,主要原因在于对疫情防控工作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日常管理松懈,在日常航班运行保障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民航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
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特点和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民航局近日再次升级国内航班和机场运行防控措施,进一步就加密国内航班机组人员和机场各类服务保障人员核酸检测频次提出要求,国内航班保障人员按照每周两次的频次开展核酸检测。对国内航班,民航局提出设立机上隔离区、简化机上服务、增加重点区域消毒频次、升级机组防护等明确要求,各机场加强测温验码、配备手消产品、公共区域通风消毒、加大重点区域及设施设备的消杀频次。

8月3日,市民徐勇(右)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联通佳苑小区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后为检测员赵晓青(中)扇扇子。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武汉决定迅速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8月3日,在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商户在装运蔬菜。记者在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看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该中心有序运转,货源充足,价格平稳。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8月3日,在位于宁乡市的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门口,工作人员在测量体温。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多个工厂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生产。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科普】
【新冠病毒“突破感染”是怎么回事】
近期随着新冠高传染性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在全球加速传播,一些国家报告新冠疫苗接种者“突破感染”病例呈增加趋势。
“突破感染”指病原体突破了疫苗的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可介绍,这是因为所有疫苗保护效力都难以达到100%,保护效力越低,“突破感染”发生率越高。即便是保护效力最好的疫苗,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在免疫反应较低的个体上发生“突破感染”。
挑战疫苗效果
徐可指出,很多病毒突变快,对现有疫苗产生逃逸,也会造成“突破感染”。在全球疫苗历史上,“突破感染”情况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就是病毒突变造成的流感和乙肝疫苗接种后的“突破感染”事件。
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新冠变异毒株正在挑战疫苗保护效力。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说,德尔塔毒株导致的“突破感染”更为多见,虽然尚不能确定是由疫苗对该毒株的保护效力较原型株减弱,还是由该毒株本身感染力和传播效率更高所致,但目前已上市的各种疫苗的免疫后血清抗体对某些毒株的中和活性确实有所减弱。
不过,“突破感染”并不意味着疫苗完全失效。张军说,在数据科学性较强的研究报告中,各种疫苗预防死亡和重症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预防轻症或感染的有效率,但“突破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发生。
防疫如何应对
面对新冠病毒持续变异、“突破感染”病例增加的趋势,多国采取了建立“突破感染”病例数据库、开展加强针接种等方式予以应对。
例如,美国疾控中心建立了疫苗“突破感染”数据库,涵盖病人人口统计学信息、地理位置、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感染病毒序列等详细信息。各地方疾控机构可上报、查询数据库中记录的“突破感染”病例信息。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教授、传染病和微生物学专家保罗·格里芬认为,应对“突破感染”,一方面要继续提高接种覆盖率,一方面也应延续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高检测率等措施。
一些专家还建议,为应对“突破感染”,可采取加快研发保护效力更高的疫苗剂型、适当增加疫苗免疫剂次即注射加强针、采用新的免疫增强技术等方式。
张军说,从增加疫苗免疫动员全面性的角度考虑,目前大规模使用的肌肉注射新冠疫苗主要动员全身免疫应答,而没有呼吸道局部免疫动员的效果,因此可以加强具有动员呼吸道免疫疫苗的研究以及与肌肉注射疫苗联合使用的探索。
来源 北京日报(记者 潘福达)、新华社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