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45分内连夺4金!作为奥运健儿的起点基层体校生活

2021-08-02 20:17:14
来源:

  【摘要】 中国队45分内连夺4金!今天,奥运赛场上捷报频传,中国代表团的28枚金牌,总数已超过里约奥运会的总和。而女排姑娘也以3:0战胜了阿根廷队

中国队45分内连夺4金!今天,奥运赛场上捷报频传,中国代表团的28枚金牌,总数已超过里约奥运会的总和。而女排姑娘也以3:0战胜了阿根廷队。但作为每一位奥运健儿的起点——基层体育学校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3年前,作为体校的老师,曾经到湖南某市的兄弟单位参观,那个体校的主打项目是体操。让我惊讶的是,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了体操训练,几个小女孩子平衡木上做的动作,看得我心惊肉跳。

平衡木长5米、宽0.1米、木高虽然依需要可升可降,但正式比赛高度为1.2米。那么小的孩子,就开始训练,可见,所有的体育训练,都是一个艰苦的长久的过程。


练体育的孩子真的很辛苦,每天被安排得满满的。遇到有比赛的时候,寒暑假可能都要被取消。

课程一般是分为体育专项课及文化课,当然,专项课占大部分,文化课兼顾得较少些。

蹦床冠军朱雪莹说:“所有的胜利,都是让做得好,变成肌肉记忆。”

体育专项训练课,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无论哪个项目,都要练力量,专项需要运用哪些肌肉,就着重练哪些。即使射击,看起来站着纹丝不动,也一样要练力量。

训练的内容基本功是力量,每一个体校都有力量房,把肌肉练得有记忆,才能在赛场上的动作变成娴熟。

教练一般会做好训练计划,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节课练什么,都有计划。完不成计划的孩子,有可能要加练,直到完成。

晚上的训练,多以放松为主,因为训练了一天,肌肉很容易疲劳,先让肌肉放松休息,第二天才能继续训练,教练大都是从该项目退役的运动员

像皮划、赛艇是在野外的湖泊或河道上进行。所以,他们被招来以后,先要学会游泳,孩子至少能游200米,才能开始上艇训练,先从平衡练起,再逐步过渡到上水上训练。

因为普通人一上到窄小的艇上,肯定会翻船。学会游泳,就是避免水上训练,万一翻艇了,可以自救上岸。

体校的管理大多是整齐划一,有严苛的纪律,既要学习文化课,也要体育专项的训练。

29岁的跳水老将施廷懋称“没有舒服的时候,只有痛和很痛的区别。”


既然是运动,就有可能会受伤,尤其是对抗性的项目,如篮球、跆拳道,拳击等。我们学校有两个跆拳道的孩子,在训练时,一不小心,把队友的锁骨一脚踢断。

有次,我在医务室碰到一个男生去处理伤口,看到他背部叠加的新旧伤痕,看得我眼泪直流。那些十几岁女孩的手上,满是老茧,仿佛历经了岁月的风霜。

越优秀的运动员,越可能有伤病,因为练得越狠。

而体校普遍存在着“重训练,轻教育”的状况,对文化课不太重视,不仅教练,学生都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认知。因为,他们主要以训练成绩论英雄。

所以,作为体校的老师,如果让我实话实说,我真的缺少职业自豪感和价值感。

话又说回来,如果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非常优异,大概率不会送到体校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校并不擅长学习。

这些孩子本来基础薄弱,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分配到文化课上的精力就少之又少。语文还好,英语、数学等其他科目就很难说了。

加上现在体校没有专门的教材,与普通学校的教材难度一样,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在省级比赛前都要举行文化课考试,测试也设置了通过率,文化课不过关,就取消参赛资格。

所以,家长如果把孩子放进体校,在文化课上就不能过多的要求,更无法跟正常学校相提并论。因为一旦有比赛,队员就会优先选择比赛,文化课就会让路。

当然,也有热爱学习的学生,一样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我们老师就会特别喜欢这样的孩子,会给予更多的关爱。

我有一位学生,诗写得非常好,还被我推荐发到了市报上。而另一位女生的古筝已经过了10级。还有一位男生,字体写得非常娟秀。

而去年考上上海体育学院的那位男生,半夜一点还在微信里问我问题。


总之,一个运动员从被招到体校,再到一层一层往上级运动队输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对呈“金字塔”结构。

运动场上没有天才,即使有天才,也需要反复地刻意地一万小时的练习,让肌肉形成记忆,让反应成为条件反射,才有可能出类拔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运动员的培养也绝非一日成功。

只有真心热爱,持之以恒,不畏艰辛,而又沉得下心来磨砺的孩子,才有可能走向奥运赛场,站在巅峰。

不论如何,基层体校值得每一位奥运参赛者回望,是他永远的起点。正是从这里,他们走向了省队、国家队,站上了更高的平台,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未来也变得更加辽阔!

至于体校的孩子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明天的文章将会呈现。欢迎继续关注。

欢迎朋友们就体校生活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