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樊振东没能突破马龙?

2021-08-02 10:52:53
来源:

  【摘要】 在最新的世界排名里,马龙和樊振东分别包揽前两名,而且他们分别在世锦赛,亚锦赛和全运会以及奥运会决赛中相遇,证明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最新的世界排名里,马龙和樊振东分别包揽前两名,而且他们分别在世锦赛,亚锦赛和全运会以及奥运会决赛中相遇,证明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说明他们俩是当今世最优秀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本次东京奥运会樊振东没能突破马龙,说明未来仍然是小胖的,未来可期!下面我就来选一些樊振东和马龙的重要赛事,从中分析他们的技术差异。

一、马龙和樊振东在发球抢攻段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在发球得分率方面马龙比樊振东高一些,说明两位的发球直接得分能力相差不多,都能对对手产生威慑性和控制性,马龙的发球变化更丰富。马龙和樊振东在发球抢攻段中第三板的技战术的使用率最高。说明不论乒乓球如何发展,发球抢攻一直是顶尖选手的首选,积极主动,能为自己在激烈的比赛中占得先机。在第三板的得分率方面,马龙是58.41%,樊振东是51.38%,说明马龙在第一板和第三板的战术运用效果上比樊振东更优秀。

第五板衔接两位选手的使用率差不多,都不算高,但在实际比赛中的作用却很重要,既是发球抢攻段的完结点,也是能否进入相持的连接点,第五板衔接的得分率方面,马龙比樊振东高,达到61.87%,说明马龙在发抢段的技战术衔接比樊振东更加出色。

总体分析,两位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都在50.00%以上,得分效果都不错,说明两位选手都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和主动性。

二、马龙和樊振东发球直接得分的落点对比分析

马龙和樊振东的直接发球得分的落点都是以近台短球为主,其次是长球,主要目的是控制对方上手。两位选手的发的台内短球质量都很高,樊振东发的正手短球威胁大,是所有落点中得分率最高的。马龙则是反手短球威胁大,比樊振东发的正手短球的得分率还要高,说明两位选手发的短球质量高,旋转强,弧线低。

在发反手长球的使用率方面,马龙要高于樊振东,但得分率略低于樊振东,马龙在比赛中时不时地采取高抛发侧上或侧下,偷反手底线长球,球又奔又转,对手一时间很难适应,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机会,樊振东在发反手长球时得分更加稳定,但中路长球偏少,另外樊振东有1个直接发球失误,马龙有6个,说明马龙还需要提高一下发球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在高水平比赛中,比分的差距越来越小,可能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失败,总的来看,马龙和樊振东的发球具有一定的威胁性,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赢球环境。

四、马龙和樊振东在接发球抢攻段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技战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要高于马龙,说明单从第二板技战术的得分效果来看,樊振东的接发球更具威胁性,经常能够直接得分。在第四板技战术的中,马龙和樊振东的使用率相差不多,分别为49.59%和46.31%,马龙稍高一点,得分率方面,马龙也比樊振东高,达到52.30%和46.94%,说明马龙在第四板之间的衔接处理得更好,能为自己后面的进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四、结论

在发球抢攻段中,发球都具有很强的直接得分能力,弧线低,旋转强,在比赛中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二人发球的落点主要以中路偏反手短球和正手短球为主,控制对方直接上手。第三板技术使用主要以正/反手拉/攻为主,线路和落点使用最多的是正手斜线长球,第五板衔接的技术主要以正手拉/攻/带为主,线路和落点使用最多的是反手斜线长球。二人都能利用大角度的落点变化,调动对手,使自己占据主动。在得分效果上,马龙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接发球抢攻段中,第二板技术的使用上,马龙以正/反手摆劈为主,樊振东则以台内拧拉/挑打为主,线路和落点使用最多的是正手斜线长球;在第四板技术上,马龙以接球后抢攻中的正手拉/攻/带为主,樊振东则以反手拉/攻/带为主,线路和落点使用最多的是反手斜线长球,其中樊振东高质量的接发球反手拧拉和连续进攻发力为其创造了更有利的得分条件,得分效果比马龙好。

在相持段中,马龙和樊振东主要是以反手拉/攻为主,正手拉/攻和侧身拉/攻为辅,线路和落点使用最多的是反手斜线长球,马龙的主动相持使用率要高于樊振东,得分效果上,两人都高于50%,但马龙略高于樊振东,马龙每项技术更加均衡,没有明显漏洞,樊振东的反手拉/攻低于50%,是导致相持段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