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截至7月31日19时,厦门已完成核酸采样46 21万份在“战疫”号角吹响的最短时间内,厦门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用行动守卫全城安康。他们中,有
截至7月31日19时,
厦门已完成核酸采样46.21万份 在“战疫”号角吹响的最短时间内, 厦门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 用行动守卫全城安康。 他们中,有人刚做完胃肠镜检查 有人刚刚无偿献血完…… 一起看看这场核酸检测“闪电战”背后的故事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核酸检测结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副主任技师赵元勋坚守岗位,连续奋战34个小时,中间仅仅休息了半个小时。 疫情就是命令,第一医院迅速调配人员支援检测基地,赵元勋还要负责培训这批实战经验较少的支援人员。在同他交谈时,赵元勋的声音已经沙哑。 由于长时间进行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担心检测人员因疲劳出现纰漏,赵元勋会一趟又一趟地盯住样本。“尤其是31日凌晨两点到四点的两个小时,有三千份样本送达,在人最疲劳的时候,更需要集中精神,细致做好每一份样本的检测工作。” 黄中灿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四党支部的一名预备党员,去年曾驰援武汉抗疫,这次她又挺身而出。 30日上午,她因肠胃不舒服做胃肠镜检查,麻醉清醒后12点多回到科室,听到医院在抽调第一批人员支援核酸采集工作的消息,她二话没说,当即向护士长报名。 1点多就前往启泰中心支援,一直到当天晚上6点多才结束工作。期间,她一句都没提自己身体抱恙,才刚做了胃肠镜检查。连续忙碌12个小时后,当天晚上她仍回到科室加班准备课件。 谢月梅是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第六党支部党员、护士,也是一名累计献血3400ml的“献血达人”。 7月30日上午,谢月梅在无偿献血后,马上回到工作岗位。当天傍晚,接到紧急通知,她迅速前往支援核酸采集工作。作为采集点小组长,她要全面负责现场调度工作,从30日傍晚忙碌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回到医院才发现自己的脚底早已磨出了水泡。 短暂休息后,她再次出发,就这样顶着烈日、忍着脚痛,尽管感觉出自己中暑了,但依然在核酸采集点忙到了晚上七点多。 庄晓红是厦门市海沧医院泌尿外科主管护师,7月30日晚,突然接到医院支援采核酸的紧急通知。她不顾白天上了一天的班,立即一边收拾东西准备,一边打电话给正在医院急诊科上夜班的爱人,交代了在家的两个孩子的情况。 当庄晓红和同事赶赴到核酸检测现场时,已经奋斗了十几个小时的医院同行兴奋地说:“谢谢你们赶来,看到希望了,有同事都快晕倒了!” 庄晓红与同事们战斗到凌晨1点30分,因为白天已经上了一天的班,此时已是疲惫不堪。乐观的庄晓红便打趣地和同事说道:“平常看到酒精没感觉,怎么现在看到酒精如同看到水一样,好想喝啊!” 在社区休息不到3个小时,凌晨6点,她们又赶赴到核酸采集点,开始新一天的任务。
有速度 更有温度 致敬所有医护!为厦门抗疫加油!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廖小勇
通讯员:李欣、陈锋、洪于惠、刘云芳、夏华珍、叶聪艺、陈雅玲
编辑: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