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吴亦凡背后四个关键词,酒局,网红,舆论和资本

2021-08-02 09:36:48
来源:

  【摘要】 吴亦凡的社交平台账号被封了,一个五千多万粉丝的ID瞬间价值归零。一句话就可以形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如果我们把目光只盯在吴

 

吴亦凡的社交平台账号被封了,一个五千多万粉丝的ID瞬间价值归零。

 

一句话就可以形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如果我们把目光只盯在吴亦凡、都美竹还有外围的什么经纪人、六六、李雪琴等人身上,那显然格局有点儿小了。

 

吴亦凡事件背后并不是只有一个吴亦凡,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探讨,本文遴选出四个关键词:酒局,网红,舆论和资本。

 

一、酒局

 

看过北京警方的第一次通报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都美竹参加的酒局在吴亦凡的生活中是不是常态?

 

约面试、收手机、灌酒等一系列的流程是不是吴亦凡酒局的常规操作?

 

都美竹身后,除了曝光出来的那些女孩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人?

 

等等吧,笔者关心的还有一件事,这种酒局在娱乐圈里是不是常态?

 

看过吴亦凡都美竹酒局的过程描写,从经纪人帮忙“约面试”到最后吴亦凡亲自送礼物,感觉吴亦凡和其团队的所作所为几乎就是一个成熟的工作流程,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很难相信这不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

 

娱乐圈的潜规则和各种玩法早就被议论纷纷,但像吴亦凡这么被警方关注并披露细节的并不多,这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看透了很多东西。

 

娱乐圈角落里的‘肮脏’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严重。

 

二、网红

 

吴亦凡被刑拘之后,有网友把都美竹誉为“正义使者”,笔者想说的是,这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根据警方的第一次通报内容,都美竹应该只是一个想蹭流量的普通小网红罢了,炒作火候没掌握好又被其他犯罪分子利用,最后吴亦凡刑拘了,都美竹用另外一种方式“红了”。

 

都美竹和吴亦凡之间的事情,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酒局,这件事都美竹是受害者,但笔者一直有一个疑问,都美竹在接到吴亦凡经纪人的邀请并参加吴亦凡酒局时,是不是已经意识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第二段是炒作,都美竹的文化水平有限,炒作手段也有限,在一个居心叵测的所谓网络写手徐某帮助下才把吴亦凡事件炒了起来,这个徐某后来被网友深扒,似乎也是一个混迹于小网红圈的混子,靠小网红们的人血馒头满足自己的欲望和收入。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都美竹虽然在徐某的帮助下把吴亦凡说成犯罪分子,但她却一直没有报案,从头到尾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吸粉和走红。

 

所以,在吴亦凡事件中,都美竹用并不善良的动机做了一件好事,我们也要警醒,这样不惜代价迫切要红的网红其实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存在。

 

三、舆论

 

吴亦凡从被曝光“私生活不检点”开始到他被刑拘,这个时间段长达好几年,涉及到的女孩至少也有好几个,在这个过程中,舆论似乎一直都在跑偏,直到警察叔叔介入才终于步入正轨。

 

一方面,以六六、马薇薇为代表的一些吴亦凡粉丝和支持者不断为吴亦凡辩护,其言论相当过分,其三观相当跑偏。

 

要知道,就算吴亦凡的行为在警方介入前无法被普通人认定为涉嫌犯罪,但其私生活混乱肯定是没跑的吧。

 

而且我们通过都美竹酒局的细节可以知道,吴亦凡“诱惑”女孩的法宝就是“女主角”和“面试”之类,换句话说,其行为和娱乐圈流行的“潜规则”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为过分。要知道,娱乐圈潜规则之后好歹还能给女孩一个重要角色帮其出道甚至走红,吴亦凡的酒局干脆就是“玩弄”,连潜规则都不如,比潜规则更为下作。

 

这种混乱的私生活都要洗白,三观何在,道德何在?

 

另一方面,在都美竹曝光吴亦凡事件之后,舆论又迅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几乎所有参与讨论这件事吃这个瓜的网友都非常兴奋,但大部分人似乎更关心的是一些猥琐的细节,比如“牙签”之类。

 

更可怕的是,当都美竹指责吴亦凡涉嫌犯罪时,不仅她自己没有报案,吃瓜群众又有多少人关心这件事是否报案呢?很多人参与踩吴亦凡,无非是为了发泄对小鲜肉、流量明星和有钱演员的不满。

 

说到底,吴亦凡事件从头到尾的舆论环境都有不正常的一面,或者干脆说就是都跑偏了,幸亏警方及时介入,才将舆论引导到法律层面上。

 

四、资本

 

很多人说起吴亦凡都知道他很有名,而且他也成名好几年了,可你要说起他的代表作,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靠谱的东西来。

 

笔者印象中,吴亦凡除了在《老炮儿》里有些存在感,本色出演显得不太违和之外,其他影视剧里的演技只能用“尬”来形容,至于唱歌、跳舞、说唱更是名气大于实力的典型。

 

但是,这样一个各方面才艺水平都不怎么样的的小鲜肉,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大导演的青睐呢?在公开场合表扬过吴亦凡的导演里就有管虎和冯小刚这样的老炮儿,甚至连周星驰都让他出演自己电影的主角。

 

更不要说,大女主戏《青簪行》的制片方砸出3-6亿的天价把剧本改成大男主,就为了要“吴亦凡第一部电视剧”的名头。

 

吴亦凡的成名史简单说就是六个字:粉丝、流量和资本。资本关心的就是粉丝和流量,其他方面并不在乎。而资本的力捧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吴亦凡的粉丝增长和流量增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局面,直到突然爆雷。

 

类似吴亦凡这样的明星在娱乐圈也有不少,模仿者更是前赴后继,就连吴亦凡事件中的受害者都美竹,其首先想到的也是利用吴亦凡的流量为自己吸粉,粉丝多了流量大了,自然就有资本前来投资和力捧,这是一门生意的流程,也是财富的密码。

 

问题在于,资本知道吴亦凡的潜在危险吗?他那些私生活混乱的行为资本方就真的不知情吗?

 

恐怕未必,资本一方面享受着吴亦凡流量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有自信的一面,吴亦凡倒了,他们马上可以划清界限,然后换一个人力捧,重新包装出一个新的吴亦凡来,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说到底,吴亦凡事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并不是吴亦凡一个人出问题了,而是围绕着吴亦凡的所有东西,似乎都出问题了。

 

有些深渊,难以直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