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疫苗后仍会感染,疫苗究竟有多大防护作用?

2021-08-01 17:33:50
来源:

  【摘要】 疫苗的保护性仍然存在,除了预防感染,也能预防轻症向重症、甚至向死亡结果恶化。全文1735字,阅读约需3 5分钟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疫苗的保护性仍然存在,除了预防感染,也能预防轻症向重症、甚至向死亡结果恶化。

文1735字,阅读约需3.5分钟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南京疫情感染链仍在延长,连日来多省市报告感染病例,不少病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疫苗究竟有多大防护作用?打完疫苗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答疑。

从7月20日到7月29日,南京当地已累计报告185名本土感染者,多个外省市也出现关联感染者。北京也于2天中通报了2名京外关联病例。

接种疫苗一直被视作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不过,此前新冠肺炎救治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曾介绍,南京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都接种过疫苗。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机场所有员工都要接种疫苗。接种过后仍会感染,让不少市民发出疑问,疫苗对于新冠变异株还有用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卢莉今日介绍,接种疫苗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不过,没有哪一种疫苗是100%有效,保护效果和很多因素有关,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疫苗本身的因素,还有环境因素,接种疫苗也可能感染。

不过,疫苗的保护性仍然存在,除了预防感染,也能预防轻症向重症、甚至向死亡结果恶化。目前看,预防重症和死亡是有效的。

为何疫苗不能完全预防感染,却能预防重症?一位传染病专家告诉记者,疫苗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内,血液中的抗体,对于从呼吸道黏膜进入的病毒效果较差,但病毒一旦复制入血后,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便能发挥作用,起到预防重症的效果。

当前,市民应当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仍要做好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流密集场所等。

━━━━━

从中高风险地回京应注意什么?北京疾控:应向社区报告并接受管理

南京疫情发酵期间,正值暑期出游高峰,人们应当如何在出行中保护自己?如前往了中高风险地区,回京时要做哪些准备?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今日予以解答。

北京近日确诊两位京外关联病例,均是从张家界归来。暑期出游高峰,出京与进京游客颇多,出行中应该注意什么?

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所长贾蕾今日介绍,市民朋友出行前,应该关注疫情流行近况,查询我国不同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尽量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对于确实需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回京前向北京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告并接受相应管理措施。

出行之前,要备好充足的口罩、消毒纸巾等防护物资,尽量选择空旷的郊外旅游方式,避开热门景点,实行预约、错峰出行。老人、慢性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安排远行。

在出行途中,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配合铁路、民航、客运等交通部门检查、测温验码等工作;候机、候车时,尽量不在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密闭场所久留,选择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候。她特别提醒,如带孩子出游,由于孩子喜欢用手触摸外物,要注意对孩子的手部进行清洁,流动活水清洗是最佳的方式,如果没有活水,也可自备手消液。

疫情当前,要减少不必要的聚会。不宜举办或参加人员较多的聚餐聚会,尽量避免在密闭空间聚会,活动尽可能简短并注意开窗通风,可以同时打开门窗形成对流,也可使所有房间逐一通风。参加活动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杜绝带病聚餐聚会。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之前,接触垃圾、排泄物之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方便洗手时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不随地吐痰。

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进入汛期,温度可因降水出现下降,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劳逸结合,尽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和身心愉悦。

要合理膳食注意卫生。外出游玩期间不要暴饮暴食,规律用餐,合理膳食,推荐饮用晾凉的开水或正规企业生产的瓶装水,不要饮用旅游景点的泉水等。选择有资质的餐饮单位就餐,不点或少点凉拌菜,注意饮食卫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

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诊疗。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带病上班。

值班编辑 花木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