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冀东水泥重组划上句号,营收净利增速连续5年下滑

2022-07-12 09:00:58
来源:

  【摘要】 冀东水泥战略重组期间参与垄断被罚近亿 业绩失速单季亏2.33亿研发人员两年减20%

  冀东水泥(00040101同,冀东水泥(00401.SZ)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制造商和供应商,主主导地位。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行政处罚决定,显示冀东水泥旗下三家公司串通涨价,共罚款9756万元。

  重组后的冀东水泥,近五年来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出大幅下降趋势。

  2022年第一季度,冀东水泥营业收入达到49.68亿元同比下降28亿元.51%;净利润损失2.33亿元同比下降352亿元.88%。

  不仅如此,长江商报记者还发现,近年来,冀东水泥研发人员大幅减少,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748人、667人和593人,两年减少20人.72%。

  金宇冀东水泥重组结束

  目前,冀东水泥熟料产能排名行业第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产业集团之一,是国家重点支持水泥结构调整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

  2016年启动的金宇冀东战略重组由股权重组和资产重组两部分组成,其中股权重组于当年完成。金宇集团通过增资和股权收购成为冀东发展集团的控股股东,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冀东水泥和冀东设备;资产重组原计划为冀东水泥发行股份购买金宇集团持有的水泥及相关业务资产,因为当时中国证监会“重复上市”监管要求发生变化,方案推迟。

  为解决银行间竞争问题,2017年,在中国证监会上市部的指导下,资产重组计划进行了调整。金宇集团和冀东水泥通过设立合资企业,将水泥资产分两批注入合资企业。两次资产重组于2018年7月和2019年3月完成。

  “合资公司”该方案基本解决了2020年冀东水泥成功发行的同业竞争问题.2亿元可转换债券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毕竟是过渡方案,集团水泥资产注入冀东水泥的初衷并没有实现。

  此后,随着中国证监会监管方向的变化,“重复上市”消除政策障碍,冀东水泥发行股份购买金宇集团水泥资产的方案具有政策可行性。

  2020年下半年,公司开始讨论规划资产进一步整合的框架方案,并与中国证监会进行深入沟通,形成冀东水泥吸收合并合资企业,筹集配套资金。该计划于2021年1月27日获得集团专题会议原则批准,“127项目”由此得名。

  2022年1月13日,冀东水泥宣布吸收合并金宇冀东水泥(唐山)有限公司,“127项目”)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报告。报告显示,发行价格为11.2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约20亿元,共发行对象13家。新股将于1月14日上市。

  到目前为止,2021年金宇集团资本市场“一号工程”胜利的结束标志着金隅冀东水泥战略重组的圆满结束。

  营收净利润增速连续五年下降

  冀东水泥重组完成后,还需要“旧账”。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冀东水泥营业收入分别为251.68亿元,314.48亿元,345.07亿元和354.同比增长80亿元23.95%,22.57%,9.73%和2.82%的净利润分别为5.04亿元,19.04亿元,27.01亿元和28.同比增长853亿元.66%,277.45%,41.86%和5.53%。

  2021年,冀东水泥实现营业收入363.同比增长238亿元.42%;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同比减少10亿元.40%;扣除上市公司股东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12亿元.78%。

  由此可见,近五年来,冀东水泥的收入和净利润都大幅下降。

  2021年,全国水泥产量为23.63亿吨,同比下降13亿吨.2%的水泥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0754亿元,同比增长7%.3%。同期公司销售水泥熟料972万吨,同比下降70%.08%;营业收入363.38亿元同比增长28亿元.低于行业水平的42%。

  2022年第一季度,冀东水泥营业收入达到49.68亿元同比下降28亿元.51%;净利润损失2.33亿元同比下降352亿元.88%。

  冀东水泥在亏损时也遭受了重罚。

  7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行政处罚决定,显示陕西金宇冀东水泥经贸有限公司、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垄断协议。

  经查明,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五个品牌相关负责人通过多种方式讨论水泥销售价格后,涉案企业至少在统一时间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下游水泥客户发出涨价通知,开始实施同一或类似时间的涨价行为。

  针对公司的行为,监管部门对冀东水泥旗下的三家公司处以2018年销售额3%的罚款,共计9756万元。

  2018年至2021年,冀东水泥研发费用分别为6551.69万元,7187.91万元,9719.44万元和9968.整体增长趋势为12万元。

  然而,《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冀东水泥研发人员大幅减少。2019年至2021年,分别有748人、667人和593人,两年内减少了20人.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