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窥岭南:南海崛起三大博物馆集群

2019-03-13 10:00:34
来源: 南方网

  【摘要】 馆窥岭南:南海崛起三大博物馆集群

南海提出要建设环千灯湖片区博物馆群、环西樵山片区博物馆群、环佛山高新区(南海园)博物馆群。图为桂城美术馆、大观博物馆、南海博物馆(从左至右)。

阳春三月,面朝灯湖,春暖花开。

来到千灯湖公园游玩的佛山市民,大多会走进湖边的广东大观博物馆。这个栖身在广东金融高新区黄金地段的博物馆,曾经是一家闲置的旧茶馆,如今却收藏着古代青铜器、陶器与瓷器、古代及近现代钱币等上万件珍贵文物。不仅引起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市民的兴趣,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物专家、爱好者前来“打卡”。

建成一年的大观博物馆是南海乃至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缩影。在佛山2017年底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后,南海率先响应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目前,南海区已有广东省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10家、艺术馆(展览馆)34家,成为全市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先锋。

“接下来南海将以组团思维推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七大系列场馆,建设环千灯湖片区博物馆群、环西樵山片区博物馆群、环佛山高新区(南海园)博物馆群三大集群,同时构建‘博物馆+’格局,鼓励博物馆主动创新。”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说。

古老文物与现代文明碰撞南海一年新建17家文博场馆

2017年初,由南海区政府提供闲置的公有物业、在南海扎根多年的民营企业家丁方忠负责装修和展品运营的大观博物馆在千灯湖西岸建成开馆。尽管这个博物馆梦丁方忠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在南海区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只用了一年即建成开馆,这个速度令他十分惊讶。

“虽然我是一个外地人,但是在这里20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对这片土地存有一份热爱。再加上南海有很好的的政策扶持,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南海。”大观博物馆馆长丁方忠介绍,尽管此前安徽、江西等多地已向其抛“绣球”,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将博物馆落在南海。

“目前馆内大概有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左右,这个数量在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中是最多的。”丁方忠的博物馆梦,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萌芽,经过多年的收藏和积累,丁方忠早已拥有数量颇为可观的文物。

在南海环千灯湖片区博物馆群,大观博物馆只是重要成员之一。距离它不远,由桂城街道文化站运营、同在千灯湖畔的桂城美术馆也是游人如织。

走进桂城美术馆,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场以女性画家作品为主体的画展正在这里举行。在这里做义工的黄伯告诉笔者,展览大约每半个月换一个主题,每天都有上百人来观展。

距离千灯湖一个地铁站之外,同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也在去年建成开馆。这个广东省首个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城市客厅,以数百张珍贵的老照片、翔实的历史资料和藏品,带观众重温珠三角工业文明演的辉煌成就,如今已逐渐成为佛山的地标性建筑。

除了南海中心城区桂城,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在南海各地生根发芽,环西樵山片区、环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等其他博物馆群落同时兴起。

在西樵,南海区博物馆去年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在里水,“隐形冠军”企业源田床具建起了广东省内首家睡眠文化博物馆——源田睡眠文化博物馆,带动当地群众了解睡眠,提高睡眠质量。而这样以企业为主体的博物馆在南海还有很多。在九江,早在2009年,九江酒厂就成立了国内首家酒文化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将工业与文化相结合,开创了工业旅游的先河。

再把目光转向丹灶,作为近代历史名人康有为的家乡,丹灶一直在推动建设康有为故居——康园。今年1月,在历经4年建设之后,包括康有为博物馆和南海会馆的康园一期与大众见面,二期、三期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南海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海已建成博物馆10家(国有博物馆2家,非国有博物馆8家)、艺术馆(展览馆)34家,其中2018年新建成博物馆5家、艺术馆(展览馆)12家,规模及层次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讲好“南海故事”打造城市形象代言人

建设博物馆之城,佛山并不缺同行者。早在2005年,同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的东莞便已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2006年,上海提出要在5年内打造100座博物馆,同年成都提出要成为中国西部博物馆之城。随后,武汉、杭州等多个城市也有此梦想,纷纷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及博物馆数量,博物馆、文化场馆日渐成为城市形象代言人。

呼应博物馆之城建设潮流的背后,是南海城市文化意识的觉醒。正如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蔡楚茹所说,“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存在,它在传承城市文明、涵养城市品格、表达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生活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加快推动博物馆建设,南海已经尝到了甜头。从去年1月建成开馆以来,大观博物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5万人,吸引来自陕西、河南等文物大省专业人士前来参观学习。此外,不少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我们知道这个馆里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所以才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力。”黄志豪表示,大观博物馆的成功更坚定了南海区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信心。

与大观博物馆隔湖相望的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近日刚刚送走一批外省的参观团。从2018年5月份至今,工匠展示馆不仅成为外界了解南海、了解珠三角制造文明起源与辉煌的窗口,而且担当起了大型活动、重要接待的功能。今年2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总工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我们都是追梦人——2018年度南粤工匠致敬典礼”即在该展示馆举行。

在南海,黄志豪提出要讲好“南海故事”。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文博场馆正是讲好“南海故事”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成为增强城市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的软实力。作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同时多次位居全国百强区前列的南海,不仅拥有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经济实力,还有文化底蕴。

当前,南海要“重振虎威”,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抓手。“文翰樵山最岭南”,被誉为“珠江文明灯塔”的西樵山即位于南海。作为岭南文化与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南海孕育了康有为、詹天佑、陈启沅等一批时贤俊杰。随着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提速,南海的软实力正迈上新台阶。

构建“博物馆+”格局让“馆”和“城”有机融合

按照发展目标,南海到2022年将基本构建起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骨干、行业博物馆为特色,多种所有制并举、门类齐全、布局科学、内涵丰富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从千灯湖到西樵山、再到佛山高新区,兴起中的三大博物馆群,正在与南海的城市、产业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一起。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的古代文明,又在当代以民营经济发达闻名的制造业重镇,南海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中强化着自身的这一特色。南海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认为,南海的博物馆群要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要与时俱进,发展体现地方产业特色、企业历史的行业博物馆。

此前发布的《南海区博物馆群规划研究》提及要加强以南海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综合系列场馆建设,发展名人故居及革命文化系列场馆,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村活化,发展社区生态系列及非遗民俗场馆。

在九江酒厂、源田床具等本土企业争相建设反映自身和行业发展的博物馆、展示馆的同时,南海也在政府层面明确提出,将结合纺织、陶瓷、铝型材、制酒等南海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引导金融、影视、机械装备制造、汽车、机器人、制药等新兴产业,建设行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

三大博物馆集群的特色,是南海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的特色,也是“馆窥南海”的意义所在。“建设博物馆之城,最重要的是尊重历史,敬畏祖先,把握特色,真实呈现。”在佛山著名文史学者罗一星看来,“馆”与“城”应该是有机融合的。

罗一星表示,不仅要在建设实体的博物馆上花工夫,还应让博物馆的理念与城市空间连结在一起。他表示,在澳大利亚、阿联酋迪拜等地,关于城市的历史记忆,超脱了博物馆的“形制”,通过将原有的城市历史遗迹保护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反映城市发展脉络的空间地点,实现了“馆”和“城”之间的有机联系。

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博物馆成长的同时,观众也在发生变化。“过去都是对历史有研究的人才去博物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有关博物馆的节目播出之后,将年轻人吸引进了博物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现在博物馆参观的人数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丁方忠认为,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应注意与年轻人结合起来,创新展览展城的方式让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博物馆的温度。

如今,南海将紧扣“博物馆+城市”的理念,将博物馆之城建设与重大城市规划、区域改造、景区建设、产业新区建设等进行对接,促进城市、环境、历史和人文遗迹有机结合,通过融入文化、民生、旅游、文创、互联网等元素,南海博物馆之城建设未来可期。

■关注

支持博物馆四类业务分类分级补助

去年佛山投834万元带动民间投资超3000万元

在北京,600岁紫禁城今年春节首次上演现代灯光秀,到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时尚潮流,门票一票难求;在西安,“追溯唐都长安1400年历史”成为一时热点,“西安年·最中国”刷屏网络,西安城市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当逛博物馆、到文化艺术馆遛弯成为新风潮,文化地标已成为城市品牌代言人。

2017年底,佛山提出,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引领,打造“全国领先、东部模范、广东典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年过去,成效如何?新的一年,佛山又将如何书写博物馆之城的新故事?

数量翻番30余个项目得到政府扶持

带远方来客到九江双蒸博物馆品一顿全酒宴几乎成为了九江市民谭小姐的必选待客之道。对她来说,再没有比带着朋友在环镇游之后,来一顿充满地方特色的菜肴更能表达她对这个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佛山,越来越多像九江双蒸博物馆这样充满地方韵味的文化场馆接连建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佛山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类120家,美术馆(艺术馆)77家,共197家。其中,2017年12月召开全市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之前已建成的场馆共100家;推进会之后建成及在建的场馆共97家。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佛山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投入。例如,为了给这项工作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2018年9月,佛山市制订印发了《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对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的新建、改建、运营及活动开展四大类业务给予分类分级补助,符合条件的场馆最高可获250万元补助,扶持力度居全国前列。

同时,佛山各区出台的相应地扶持政策各有侧重。南海区以扶优扶强理念出台《佛山市南海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扶持办法》,对符合要求的非国有博物馆每年给予500至1500万元补助;禅城区修订《佛山市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场馆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

2018年,佛山全市以834万元政府扶持资金带动民间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投入近3300万元,30余个项目得到政府扶持,博物馆之城建设共建共享格局初步形成。

“城产人文”相融推动城市更新

事实上,与其他城市采取的路径不同的是,在推动博物馆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佛山还坚持把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近年来,佛山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在保护基础上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建成了岭南天地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活化项目,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接下来我们将邀请专业的规划团队,紧扣佛山发展定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一环创新圈、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规划以及轨道交通规划等,编修佛山博物馆之城总体规划。”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陈新文表示,同时,还将加紧对市内的闲置建筑空间进行梳理,加大工业遗址、国有场所、乡村祠堂、楼盘物业等存量空间的普查活化力度,让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未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佛山将接续开展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统筹利用乡村古建筑、旧民居新建一批村史馆或美术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等工作,将定位相近的场馆导入同一片区整合,形成全域性博物馆之城新形象。

“佛山有很多古村落非常具有岭南文化底蕴和气息,有的还保留着许多历史文物,在活化利用上要做出佛山的特色,吸引有兴趣的人参与创新创作,这样才能保持持久活力。”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佛山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说。

此外,作为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大市,佛山还将充分发挥制造强市的优势资源,有效调动和利用企业历史发展根脉和产业竞争力的双重优势,率先推动全市100个龙头企业,以企业历史展览馆为基础建立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教育功能的企业博物馆。重点支持美的集团、海天味业等本地支柱性企业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企业博物馆。

●文/图:南方网全媒体记者肖霞卢浩能